这番话倒是更容易令妇人相信。
果不其然,她露出一个恍然大悟的神色说道:“哦哦哦,我晓得了,你拿小钱给我们,拍娃娃读书,修希望小学,都是为了作秀哈,然后你好赚大钱。”
樊澜并未解释什么,笑着一拍桌子,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奸商模样,说道:“对的对的!婶婶,聪明!”
妇人点了点头,“那我就让娃娃配合你们嘛,说好了哈,娃娃读一天书,你就要给我一天钱,一天100,一分都不能少哈。”
“不得少,不得少!”
樊澜笑得很开心,丝毫不计较自己给人钱还教人知识这种冤大头行为。
第二天。
经过了樊澜和凌寒的不懈努力,五十六户人家里面已经有半数人家愿意收钱让孩子读书了。
但还有半数人家的大人嫌钱给的少了,试图坐地起价,甚至有几家商量着一起抬高价格。
凌寒没计较,但也没答应给高价。
不是缺钱,而是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答应了某一家给高价让他们的孩子读书,那么全村人迟早都会这样要求。
最终价格会被抬到一个很离谱的位置,这是一种畸形的思想,樊澜和凌寒都不打算助长这种歪风邪气。
反正有半数人家的小朋友愿意上学了,施工队也开始施工了。
凌寒和樊澜就打算先把教室给搞出来,然后慢慢地说服其他家的大人。
毕竟一天不来读书,就损失100块。
前几天他们还能端着。
那么一个月后呢?看着村里其他人已经白挣了3000,这群大人还能坐得住吗?
即便可以,三个月后呢?落后一万。
到时候无论如何都会把孩子送来学校了。
第三天开始,果然陆续有一些固执的家长主动送小朋友来希望小学念书。
樊澜和凌寒照单全收,每家每户给一百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