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尊为圣女

百官倏然心里一紧,陛下这是要他们履行诺言,跟黔首同吃同住同种田啊。

周围还有数万黔首与将士盯着,这让他们怎么拉得下脸?

按照陛下的命令,他们要选择一户人家只身入住,只能携带最基础的生活用品,而且要换上粗布麻衣。

没有人侍奉,不能享用山珍海味,黔首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

“冯相,赶紧带着大家去吧,可别让陛下久等了。”

徐福开口提醒,满脸笑意,只是那笑容怎么看怎么别扭,分明带着浓浓的嘲讽。

冯去疾狠狠瞪了他一眼,这厮就是小人得志,他们尊敬的是仙子,又不是他徐福。

“陛下,臣等这就去。”

他朝秦始皇施了一礼,袖袍轻拂,大步迈向村庄。

其余官员面面相觑,没有办法,只能咬牙跟上。

“父皇,儿臣也去了。”

扶苏也有些难为情,他好歹是堂堂公子,别说干农活,压根十指不沾阳春水。

但他是守信之人,君子一诺千金,既然输了,就得服输。

“去吧。”秦始皇倒是没有舍不得,扶苏是他最看重的儿子,从小就当作储君培养。

作为储君,就得面面俱到,尤其事关民生大计。

若是连这点苦都吃不了,以后如何成大事?

此次涉及到的官员多达百人,在冯去疾的带领下,很快分配好住处。这里有数百户黔首,差不多每三家就有一个。

让百官意外的是,这些黔首并不像大秦黔首那般拘谨,就将他们当作寻常人看待,半点敬畏也没有,这让官员十分不得劲。

在黑甲精锐的监督下,这些官员不情不愿的换上了粗布麻衣,穿上就觉得扎的肉疼,半点不舒服。

官帽也摘了下来,被黑甲精锐们与衣服叠在一起带走,等责罚结束后,确认这一个月都没偷懒才会归还。

如若不然,就永远失去了。

扶苏也换上了一身深色粗布麻衣,与那份温和儒雅的气度格格不入,面容俊俏,倒像个落魄书生。

“公子没有种过地吧?”负责扶苏的刚好的里正周明,周明笑容和善,令扶苏少了些拘谨。

“不曾。”扶苏汗颜:“枉我读圣贤书,体恤天下黔首,可真正当了黔首,才知道以前都只是纸上谈兵。”

“周里正,不用特意优待我,你们做什么,我也能做什么。”

父皇与仙子责罚他们,就是要他们放下一切,包括称呼。

周明含笑说道:“公子有此心,是大秦黔首之福。那公子便随我来吧。”

他将一把锄头递给扶苏,扶苏郑重的双手接过,居然还挺沉。

今日要做的不是种植,而是单纯开垦田地,此处原本是荒山野岭,无人居住,自然也就没有良田。

周明自己则扛着一把大犁,高呼一声,带着上千黔首一起外出劳作。

不远处的黔首都看呆了,他们原本还好奇这些官员去村子里的原因,没想到竟然是跟大家一起种田。

陛下这是要他们体察民情,深入农家吗?

“这些当官的能吃下这个苦?”

“天哪,扶苏公子居然也在其中。”

“公子果然仁义高洁,体恤黔首啊。”

“听闻这些官员是因为屡次对仙子不敬,被仙子和陛下罚来的,要在这里劳作一个月呢。”

“原来如此,真是活该。”

“敢对仙子不敬,就该责罚,我看仙子责罚的太轻了,应该让他们在这里劳作一年。”

“行了吧,劳作一年谁来处理政务?不能什么都让陛下操劳啊。”

“……”

民众议论纷纷,都传入了秦始皇的耳朵里,秦始皇心生感慨,是好是坏黔首果然都看在眼里。

失民心容易,得民心难啊。

且说在百官被迫劳动之时,有关仙子要招纳两万民黔首种植之事也传了出去。

消息一传回咸阳城,登时引起轩然大拨,无数人心动万分。

听闻第二日会开始现场报名,不少人竟是当场就赶去排队,就怕去晚了没有名额。

虽然仙子说了,他们自己也可以种植,且十分高产,但种出来的不富含灵气,不能延年益寿,也就跟普通作物差不多。

两相对比,当然还是去种灵植强,每年能分十石呢。到时候卖一半,自己吃一半,岂不是既有钱又能延年益寿?

因此,随着秦始皇等人回宫,仙宫附近的黔首不仅没有变少,反而越来越多了。

徐福与仙婢们不得不出面维持秩序,免得这些人起冲突。

仙宫招纳种植者也有要求,首先得身体健康、富有力量,其次每家最多一人,至于性别倒是没有限制。

毕竟妇人也跟着干农活,未必就比男子差。

因此,待到傍晚百官跟随黔首们回家时,看见仙宫附近排起的长龙都无比感慨。

他们仅仅劳作了半日就腰酸背痛,精疲力尽,再也不想吃这样的苦。可对于黔首们来说,却是害怕吃不上这样的苦。

“果然要深入民间,才能体会到民间疾苦啊。”

冯去疾长长叹息一声,原本心中还有些怨言,此时也烟消云散。

仙子的良苦用心,他真正明白了。

翌日,仙宫正式开启报名,仙宫前设立了数十套桌椅,由仙婢们亲自把关,每个人面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仙婢们都会读书写字,这是灵桑仙子亲自要求的,否则连修行功法都无法理解。

报上名的黔首欣喜激动,条件不符合的人则无奈叹气,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总不能半大孩子、年迈老人都收着。

短短一日时间,两万人就招收齐全,效率极高。

第二日,两万人就开始干活了,一部分人开垦田地,另一部分则修建房屋,供大家居住。

西边开垦农田种植灵与蔬菜,北边则全部种植果树,彼此分开。

前期投入全部由秦始皇提供,毕竟大家是为了大秦干活,一日三餐与住处是必须有的。

黔首们都干劲十足,似乎已经看见丰收之时的美好景象。

城外热火朝天,城内交口称赞,宫中也有人惦记上了灵桑。

这日,秦始皇刚处理完政务,有宦人捧着两个漆黑盒子进来,说是胡姬派人送来的礼物。

一份送给他,一份则是请他转交给圣女。

“胡姬就喜欢弄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秦始皇摇了摇头,送给他礼物不说,还要送给圣女,很难不让人怀疑打着什么主意啊。

他打开送给自己的黑盒子,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乃是一件木雕三足鼎。

鼎上雕龙画凤,又有祥云暗纹为点缀,意为吉祥如意,国泰民安。

秦始皇露出笑容,胡姬就是这点讨喜,总能做一些符合他心意的事情。

大秦有仙子相助,可不就会国泰民安吗?

他又看向另一个盒子,想了想,还是没有打开。既然是送给仙子的,他就不能代劳。

“有些日子没见到胡姬了。”

他将三足鼎放回去,宦人立刻上前收好,快步跟了上去。

正值晚膳时分,秦始皇驾临时,胡姬宫中刚好呈上美味佳肴,散发出缕缕香气。

“原来三足鼎不是送给朕的礼物,而是请柬。”

秦始皇信步而入,一看这景象就知道了胡姬的心思。

“参见陛下。”胡姬躬身行礼,嫣然一笑,如一朵盛开的牡丹,雍容华贵。

“平身。”秦始皇恍若未闻。

如今年过不惑,美色已经很难再打动他,一心想的都是如何让大秦更加强大,不至于二世而亡。

“你引朕前来有何事?”

“妾身就不能单纯想见陛下嘛?”

胡姬撒娇,见秦始皇面色冷淡,只得收起了那点小心思。

“好吧好吧,妾身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与陛下商议,有关胡亥的。”

“胡亥?”秦始皇扬了扬眉,终于认真了些:“胡亥怎么了?”

自从东海寻仙归来,他还没有见过胡亥。

“陛下您请坐,先尝尝妾身的手艺。妾身这可是跟御厨新学的,听说陛下最近喜欢吃炒凤尾。”

胡姬眸光含笑,为了留住陛下,她可是花了不少心思。

果然,秦始皇一听便坐了下来。

一看桌上美食,居然都是用仙山上种植的蔬菜做的,就连米饭都不同寻常的香,这让他食欲大振。

自从回宫,他就让御厨将食材换了,全部换成富含灵气的食物。

当然,都是花钱跟黔首们购买的。

他细心吃了一口,味道还不错,虽然比不上仙婢们烹饪的,也远比以前的美味。

见他吃的开心,胡姬暗自松了一口气。

“陛下归来后就忙于政事,日理万机,不记得胡亥的事情也正常。胡亥这孩子最近都在玩乐,也没个老师教导,妾身担心啊。”

秦始皇一怔,彻底明白了胡姬的意思。

他确实忘了这事,赵高被他亲手斩杀,以至于胡亥没了老师。胡亥还小,不能一直这样荒废下去,是得找个老师教导。

正说着,就见胡亥从院子里跑了进来,满头汗水,小脸通红,一双眼睛却极为明亮。

看见他在,一头扑进怀里,欣喜若狂。

“父皇您终于来看儿臣了,儿臣好想你。”

秦始皇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看这满头大汗的,还不赶紧去梳洗?”

“儿臣想多看看父皇嘛。”胡亥撒娇,坐在他腿上不起来,两只小手还抱着他的胳膊。

秦始皇无奈,对这个幼子的确多宠了些,主要也是因为胡亥会撒娇。

“看来你母亲说的没错,得给你再找个老师。此事朕会好好考虑,定给你选一个更好的。”

“儿臣不想要老师。”胡亥嘟嘴,别的老师肯定不会像赵高那样跟他玩,听说都是老古板。

“胡说。”秦始皇面色微沉,小小年纪不读书还想做什么?

胡姬赶紧打圆场:“陛下,妾身倒是有个好想法。”

“哦?”

“听闻仙子仁爱至善,心怀天下,胡亥若是能跟随仙子学习,将来定然也能成为这样的人,辅佐陛下。”

秦始皇凝眉,让仙子教导胡亥?

这个提议倒是让他很心动,就怕打扰到仙子,引得仙子不快。

“跟随仙子学习,可以骑人马吗?”忽听胡亥小声问道。

“骑人马?”秦始皇眉头皱的更紧。

胡姬面色一变,想阻止却来不及了。

就见胡亥比划道:“就是把人当马骑啊,这样把绳子套在脖子上,他们不往前爬就用鞭子抽,赵高教儿臣的,可好玩了。”

秦始皇当即面沉如水,勃然大怒。

该死的赵高究竟教了胡亥什么东西?难怪史书上说大秦二世而亡。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能当好什么皇帝?

原来对胡姬所言还有些顾忌,此时却恨不得立刻将胡亥送过去,如此顽劣孩童,就该让仙子好好教导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