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问道宗师 18(第四卷终)

站在戚寻面前的这个小姑娘大约是不能理解她这句对花开的感慨的。

她只是觉得这个大姐姐终于说话了,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这就是春天的奇迹吗?”小姑娘仰着脑袋问道。

让她觉得自己像是处在梦中的是,她紧跟着便被这个大姐姐揽在了怀里一跃而下。山风从她的耳畔传来依然呼啸的声响,却并没有吹到她的身上,便已经朝两边散开了。

而这一路风驰电掣地回到了她所住的农家小院外头,甚至没过一盏茶的时间。

她呆愣地听着这个跟先前精神头大不相同的姐姐说明日来看她,让她别在大晚上往外跑,又折返回来与她拉了拉勾订立了约定。

在黄昏的暮色中,这道灰影不过须臾便已经消失在了小径的尽头,让她有种错觉,她好像今日并没有去给那个姐姐送饭食,也并没有出门一样。

但她从小院的边角薅出来的那朵小花,又的确已经被那个大姐姐收下礼物带走了。

这显然并不是在做梦。

------

戚寻转头就跑附近的州城里去了。

不是她不想继续研究一下那个天命所归的丝线指向之人的身份,实在是清醒的状态和半疯的状态完全是不同的。

饶是她周身的真气震荡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并不至于让她身上积累多少尘灰,可这长达一年的洗筋伐髓过程,和她在混迹在流民当中的本能遮掩,都让她觉得自己好像套着一层灰扑扑的外壳。

她现在目光清明,日月俯仰之间草木光华尽收眼底,就是——

实在像个流浪汉啊……

不收拾一下她过不去心里这个门槛。

好在这毕竟是个江湖中人频频出来走动的世界,州城里的客栈也不是没接待过这种看起来像是土里捞出来的客人。总归她上来就给钱了,就是需要的热水多了一点而已。

等戚寻换掉了先前的灰袍,坐在客栈房间的桌前对着一桌送上来的饭食的时候,她总算有种彻底活过来的感觉了。

也直到此时,她才有机会将这一年来的系统提示和背包情况都给整理一番。

道家有元精、元气、元神之说,而依照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说法,元精便是一切的根本,邪帝舍利中的藏匿在驳杂邪气之下的元精,对戚寻来说的意义不比和氏璧要小。

和氏璧的异种真气若无元精贯体打下的根基绝无可能被她吸收,甚至让她足以看到这个诞生了和氏璧的世界里各种因果之线。

也正是这二者的作用,促成了她这一年有余的时间里身处混沌之中的悟道。

这个悟道对她的影响说是翻天覆地也不为过。

但在游戏系统的面板上,她只是提升到了140级。

这里倒是显示出这东西可能并没有那么全知全能的一面了。

境界这种东西是很难明言的,就像此时同样是临近于破碎虚空的境界,戚寻在犯傻状态下还能按着向雨田暴打,但戚寻猜测,若是都放在这个系统里,两人的等级显示应该都是140级。

在绝代双骄的世界里,戚寻于神水宫旧址之下的封闭环境突破明玉功第九层,从129级提升到135级,现在的系统面板只增加了5级,其实并对不上她此时所能展现出的战斗力。

唯独有一点还能对得上。

那是一条称号的变更。

【系统】【侠士达成成就:将任一武学功法等级提升至10级,成就奖励称号【大宗师】】

【系统】【成就称号【大宗师】:宗师天成,道法自然,品游鱼之逍遥,赏四时之变化,剑平四海,誉满九州。称号佩戴期间全属性增幅10%,特殊属性:应战宗师期间基础攻击提升5%,每增加一名被系统判定可出师弟子,全属性提升增加1%】

大宗师啊……

戚寻翻了翻自己的武学列表。

明玉功和神照经的名字都在此时变成了个问号,只在后面跟了个10级的标志。

这倒是完全可以理解。

就像被她师父简化过的明玉功也不该被叫做明玉功一样,她虽运功无知无觉,却实则在借助和氏璧观日月生灵之气入道,明玉功的运转已经发生了着实惊人的变化,连带着的便是深受元精精华淬炼的神照经。

这二者又与毒经化归山字经三经合一的正道,在彼此浸染制衡的过程中,已经与本来的明玉功和神照经有别。

若是戚寻有空将这两册武学给写下来的话,说不定便该叫做什么【神·明玉功】【天·神照经】之类的。

但是这名字也忒中二了,下次再说吧。

除了功法和等级的长进,剩下的便是些杂七杂八的掉落。

戚寻不免有点庆幸她在并不能正常思考的状态下,选择的是点左边,否则她的背包可能装不下这么多的掉落。

比如说在击杀武尊毕玄之后掉落的炎阳奇功,月狼矛法,击杀赵德言后掉落的归魂十八爪,百变菱枪,击杀妖道辟尘后掉落的幻魔四变、五绝杀神手之类的,现在一个不落地躺在背包里。

赵德言这个人,若是按照历史情况来看,他给颉利可汗提出的那些个放在中原合适,放在突厥简直像是在自损实力的建议,让他看起来明面上是个“汉奸”,实际上却像是被派去突厥的卧底。不过在魔门的设定之下,这位更倾向于一个纯粹的倒戈突厥之人,甚至一度拉拢毕玄作为魔相宗的外援。

这么一来,戚寻先后击杀毕玄和赵德言的举动倒是很合乎魔门清扫平定的逻辑。

而辟尘……对方既然不乐意臣服,那死了便死了。

真传道的一部分典籍已经在辟尘死后落到了戚寻的手里,剩下的一部分在子午剑左游仙的手中,有辟尘这个杀鸡儆猴的“鸡”在,谅他这个“猴”也翻不出什么风浪。

戚寻有点想给自己点个赞。

她这蒙昧状态下倒也没杀错人。

但当她的目光看到包裹里分上下二册的道心种魔的时候,她又忍不住开始痛苦面具了。

她托着额头将这两册道心种魔之法简单翻了翻。

这门上卷培养魔种,下卷由魔入道的功法,若是深究起来,魔种也无外乎是阳神阴神的凝结,倒也不能算是魔功。

按照向雨田在后来找上她交托秘籍时候自说自话的说法,道家的内丹和魔种事实上也是殊途同归之法。

向雨田也的确没说非要她修炼这门功法,以她如今的实力也不可能废功重修去转修这门武功,即便它的确有其可取之处也不例外,但——

向雨田借着她解释不清神水宫来历的时候,确实算得上是趁虚而入,可戚寻也不能算完全占理的!

邪帝舍利这个东西毕竟是邪极宗的传承,她此前觉得向雨田心怀不轨,才迫切要以此法提升实力,但现在看起来这个很有几分游戏人生心态的高龄邪帝,倒更像是将她当做后辈来看的。

不过学道心种魔是不可能学的,最多就是将天魔策在她手中收集齐全,在她的弟子中选择一个传下去。

比如说,那个以一朵春日将至的花将她从浑浑噩噩的状态拉出来的小姑娘,未来的那个女儿。

戚寻在州城里采购了一番后,如约在第二日抵达了那个小山村。

小孩子果然会将约定记得很清楚,在戚寻行到了院落外边的时候便看到小姑娘蹲守在那里。

虽然以她的小脑袋大概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姐姐会在一晚上的时间里,从原本那个脏兮兮的样子变成了现在光彩照人的样子。

踏足大宗师境界让戚寻的面容上更多了一种独特的亲和力,即便她此时穿着的并不是那件神水宫少宫主的蓝白色衣袍,而是在州府临时采办的一件白衣,也并不影响小姑娘扒拉着院篱,露出了个惊叹的表情。

当然为了回报这一饭之恩,戚寻并没有带来什么太过醒目的东西。

也就是两床棉褥,几匹棉布,外加上一对鸡鸭,这种说起来都有点跟她平日里干的事情不是一个画风的礼物。

但这些东西对一个想要过平静生活的人家而言,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如今尚在元月,便像是一份漂泊旅客留下的新年礼物。

小姑娘捏着手中写有十年之约的纸,看着变得像是个仙人的大姐姐再次飘然而去。

她有些不理解她们还有再见的缘分这样的话,更不知道戚寻还盘算起了等到去跟宋缺会合后,便借用宋阀的势力慢慢改变这一家的生活环境的想法。

当然戚寻也不知道,这个现在才不过五六岁的小姑娘会在十几年后有一个什么样的女儿。

按照年龄来推算,距离武则天的出生还有四十四年,显然不可能是她,她也并非南方出生之人。

莫非是,婠婠?

但现在搞不清楚问题不大,反正还有的是时间来验证。

戚寻再怎么好奇为什么那姑娘将来会生出一个女帝命格的女儿,也不能强行给她催熟拉扯长大。

她有自己的人生要过,而戚寻顶多就是一个特别的监护人而已。

她也的确有足够的时间。

向雨田引动的邪帝舍利元精甚至不到整块黄晶储备的一成,便已经足够让他活到这个岁数。

而戚寻呢?她几乎将整个邪帝舍利都消化殆尽,在以元精洗髓甚至是延寿的效果上,远比向雨田还要强得多。

她虽如今距离破碎虚空还有这一层天人之分的界限,却已经在举手投足之间有了一层流转的道韵,要想推开这一扇门,在她有生之年并不是一件无法做到之事。

这便等同于半个长生了。

世人羡慕长生却又畏惧长生,无非因为年华过去后过往的朋友纷纷离去,自己成了最后的那个孤家寡人。

但戚寻绝不后悔这一路来的成长与所见,更知道自己在此后的行路中或许还能做出更多力挽狂澜之事。

在她过建康跨长江,走过这条一年多前她曾经走过的北上之路的时候,纵然如今处在大业二年,长安城未下,天下也尚未一统,所见已非先前她所见的满目疮痍景象。

宋缺领宋家军攻城,宋智与狄飞惊坐镇后方,昔日南陈、西梁、北齐之中可用的人才各司其职,魔门白道竞争上岗,这宋唐简直像是个高度运转的战争机器。

而与之相对的关陇世家,固然暂时打退了尉迟迥的队伍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