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大秦的科举考试

儒家言仁。

兵家言战。

墨家言工。

农家言农。

各自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其中很大一部分,也都是各自学派的中心思想。

嬴政看了好几份,感觉都有一些千篇一律。

法家说,大秦要法治。

至于到底如何法治,自然就是和当年的大秦一样,实施非常严苛的秦法来约束所有人。

一旦犯下小的过错,要么就是成为苦力,要么就是死。

然而,这并不是嬴政想要的。

仙师有言,乱世用重典。

大秦当初是处在一个战争时期,唯有变法强国,才能够一王天下。

而商鞅的变法其实就是强军。

所有的一切法度都是为了大秦的大军之强大,耕战、耕战,无战事的时候是农夫,有了战事便是将士。

这让大秦拥有足够的粮食基础,也有了足够多的士兵,更有着一言堂的朝政。

上下一心。

这在当时乃是无敌的。

可是如今大秦一统中原,没了战事,严苛的律法只会让那六国之民心有抵抗。

就算是大秦人,也会慢慢地受不了严苛的秦法。

大秦的确需要秦法来约束万民,但不是官逼民反。

嬴政一直记着楚风说的每一句话,如今,在他书房的书架上,摆着一卷一卷的竹简。

上面记载着的都是他在仙境之中所见所闻。

“这些学子,可为进士。”

嬴政并没有让朝臣去批阅这些学子的卷子,他想要亲自挑选人才。

这在大秦,算得上是知遇之恩。

随着嬴政的一声令下。

在咸阳宫外,那些在驿馆等候的学子们,终于知道了自己的成绩。

经过了仙师的指点,还有崇祯皇帝的一些讲解。

嬴政得知大明的科举有着状元、榜眼、探花三人,算是这科举考试的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