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养着马、鹿、麝、貂、鹌鹑、鸽子、蚕。
河塘里有鲤鱼,鲫鱼、草鱼,青鱼,黑鱼;
泥潭里有泥鳅,黄鳝,螃蟹,河沿上还有螺丝。
青阳山的建筑风格,实实在在地说,就是这里一块,那里一块。
可以看出先祖开始建造这里时,没有一个确定想要的样子,布局很是随性。
可能先祖也知道自己的布局不太合理,所以每一处建筑都相隔较远,大概是希望后代之人再重新布局吧。
就这样,青阳山下参差不齐的坐落着学堂、膳房,雅阁(女儿家学礼仪的地方)、织造坊、医药坊、工匠坊、祖屋。
膳房离祖屋不远,步行3刻钟(1刻钟=15分钟)。
膳房很大,房子居中摆着一张很大的长桌,可供百人同时入座。
长桌是族中每逢喜丧嫁娶、新年团圆饭、还有过年祭祀的时候,全族老小一起吃饭之用。
隔着屏风,长桌的隔壁是一张张小八仙桌。平时到膳房吃饭,大家就坐在这些八仙桌用膳。
要说青阳山平日里最热闹的地方,便数膳房了。
膳房,又叫伙房。螺家世代都在膳房做厨子、帮厨、配菜、洗菜洗碗。
之所以热闹,是因为这里是各种蔬菜瓜果的集中地。
每天都会有新鲜的鱼、肉、蛋、奶送到这。
需要外出采买油盐酱醋茶的马车也从这里出发。
糖葫芦、小面人、糖画什么的,膳房外出采买的时候都会稍些回来。
所以这里聚集了黎家的小子还有不擅做饭的妖仆。
黎家的每户人家,家中都有灶房,一般也由仆人生火做饭。
毕竟众口难调,自家的仆人自是最了解自己的口味。这些人平时到膳房吃饭的就不多。
独居或者小两口的黎家人,有的也是自家仆人做饭,但多数是到膳房吃饭。
加上有活计在身的仆人,无暇做饭,便都会到膳房吃饭。
慢慢的因为到膳房吃饭的人越来越多。
有的人赶到膳房,想吃的菜也没了,只好将就着,吃其他吃食或是悻悻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