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春天的时间分外很短,还没感受够万物复苏的活力,夏天就匆匆赶来了。
这次的风波让整个雒阳都是暗流涌动、人人自危,许多李继曾在蔡府经常见的“大人物”都消失了,要不黯然回乡,要不就在狱中等着大赦。
听曹操说,这段时间袁绍又救下了不少饱受迫害的士子,士盟的队伍又壮大了数分。
就在雒阳城内人心惶惶的时候,一则关于李继的故事不知从哪流传了起来:长居蔡府的“古来之神童”李继,一日见蔡邕卧病在床痛苦不堪,灵机一动,当场作了一首名为《嘲腐儒》的五言诗,把蔡邕给气得气血上涌,大汗淋漓,病竟然直接好了。
而蔡邕也在最近的府上聚会中不断夸赞李继,称李继为“言语如剑,诗词如刀”,被传出去后就变成了“剑语刀诗李神童”,还有两首五言诗《静夜思》、《观缑氏山》也陆续传了出来。
李继的名字在雒阳的士子圈里一时间变得人尽皆知,甚至有好事者亲自来到蔡府想要请教一番,不过都被一个小丫头以“哥哥在读书”为由挡了出去。
这一切直到朱龟益州平叛失败,诸夷叛乱日渐势大的消息传回来后,才渐渐不再有人提起,连雒阳城内的党锢风波也因这件事为之一缓。
六月的一天,在烈阳当空照的时分,公孙瓒来到蔡府,还带着一个李继几乎快忘记的人。
“李神童,别来无恙啊!”来人正是李颙,自从去年在缑山书院相遇,到现在已经有近一年的光景不见了。此人身为太学生,但也同时是刘宽的学生,公孙瓒从进了雒阳城拜了刘宽为师后,便与他十分交好。
“李兄,好久不见。”李继向他行了一礼,打了声招呼。
他对李颙的印象并不坏,而且这次又是公孙瓒带来的,所以并不会失礼。
公孙瓒看起来也是十分高兴,见两人打过招呼,直接插话道:“昨日行了及冠礼,刘师给我取了表字,伯圭。”
李继点了点头,看样子历史还是按照原来的路数发展,并没有因为出现自己这个小小的变动而改变。
“好字啊,恭喜大兄了!听说最近文绕先生代替许训为太尉,真是可喜可贺。”
对于刘宽,李继实在没什么印象,虽然自己也知道刘宽、杨赐还有一个叫做张济的三人同为帝师,但经常来到蔡府的却只有一个杨赐。对于另两位,是只闻其名,不知其人。
“许训能当太尉不也就是因为投靠了宦官吗?汝南许氏出了这种人真是让天下的士子羞红了脸。这次党锢,许训在那些宦官的指使下陷害士子,抓捕党人,着实可恶至极!这种人能做太尉,着实在让大汉蒙羞!”李颙听了这话,显得颇为不忿,看来是有亲朋被许训害了,不然也不应该会对他有这么大怨念。
李继和公孙瓒只是点点头,并不接茬,他俩在雒阳又没有什么至亲好友,更不用提被陷害,所以犯不着跟他一起骂人。
“这次跟着伯圭来,主要是想请教神童一些事的。”李颙发觉自己有点失态,收敛了一下神情后认真的看着李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