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连忙问:“你是状元吗?”
他说:“不,不是状元。我是一甲二名,榜眼。”
人群中有人说:“我看也不像,状元怎么会长成这样!”
又有人说:“榜眼不错了,你看他那眼,瞪得吓人!”
一片笑声。
这次响起的,分明是越曲,绍兴一带来的吧。大家扭头看去,正是那位红鼻子,神情像睡猫似的,唱得似有似无,断续飘忽。
“你是状元?”大家问
“不,我是一甲三名,探花。”那人说。他把“探花”两字,拖得很软很长,京城人一听,很像“天花”。
一阵哄笑,七嘴八舌:“天花就不要出门了,怕风!”
终于传来了好听的曲调,人群刹时安静,听他唱完。谁都明白,这是昆腔。
“就数你唱得好!总该是状元了吧?”一个老大爷在问。
昆腔收住,那个白皙得像绵羊的考生说的是一字一句的道白:“抱歉,再度抱歉,我是一甲第四名。”
“不是状元就好!”有人在喊,“考官还有点眼光。”
……
一个个都不是。人群开始东张西望,等待一个“是”的人。
唱曲的人越来越多,听来听去更不像是状元。于是,一个巨大的悬念,越积越让人焦急。
考生与民众不同,他们看榜时第一眼就看到了,状元的名字叫金河。上榜的考生希望他晚一点出来,好让自己再扭扭捏捏唱上几段。如果他早出来了,谁也不会再注意自己。但是,他们又企盼着他早一点出现,好让自己上前结识一下,今后在官场上也就成了“同届同科”。而“榜前拜见”,又能成为一个永久的美谈。
因此,状元在哪里?金河在哪里?大家都在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