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能来参加会试的,就已经是全国各地的佼佼者,是举人身份了。
举人在京城或许不算大人物,但放到辽阔的土地上,放到当地县乡,那绝对是‘举人老爷’——只看范进同学中举后怎么欢喜疯的就可知了。
一片只住举人的会馆,当然是文采精华集中之地。
孟母三迁要是足够有钱,保管也迁到这儿来。
姜恒感慨道:“举国上下,独一份的顶尖学区房,当然是贵的。”
于嬷嬷虽之前未听说过学区二字,但这两字倒好理解,她一品就明白了,然后笑道:“娘娘这话说的不错,可不就是独一份的!会馆虽是外城,却是唯一一处外城比内城都贵得多的房舍。真是千金难求!”
姜恒现在低头看不见脚尖,只能看到肚子。
她看着肚子:敏敏倒是不需要学区房,她会跟着自己住京城独一环两千平大平层。
皇上与怡亲王一行人,并未进入会馆,只在外围瞧了瞧士子云集的景象。
虽说还未到三月春闱前的鼎盛时节,会馆已有向荣之态,许多早到的举人们出入往来,大半为稳重的中年人(参考范进同学的年纪,就可知考上举人实在是许多读书人一生的终点了),也夹杂些意气风发的青年。
皇上观此很是欣慰,对旁边怡亲王道:“明年科举后,又会有批新的官员入朝了。”
改革也不是能一撮而就的,前世也证明了,把他一个人累死也照管不了全国上下。
他需要更年轻更新鲜的朝臣,是他亲手选出来的,能够理解他理念的年轻臣子。
每一届科举几乎都会有出彩的人物,能在将来做到举足轻重的位置,对朝廷产生一定的影响。不知这一届他能否再寻摸到些出色的人才。
人才永远是不嫌多的。
且不只是科举出仕的人才,各种人才皇上都需要,事实证明,哪怕是歪才只要用好了,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