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贾政高兴是高兴,他依旧没忘了大事,还是时时询问宝璁做寿礼的进度。
背地里,他担心宝璁做不好寿礼,被皇帝责罚,于是派下属偷偷去外面寻上好的玉摆件,打算若宝璁刻不好,就拿那些顶上。
不过,到了次年八月,离太上皇寿诞只半个月时间,宝璁终于把寿礼准备好了。
贾政贾母问起来,宝璁只叫人抬出来一个茶几大小的玉石盆景来。
盆景底座是紫檀木,里面用各种玉石雕刻搭叠起来,竟然是个拜寿的小场景。
只见一乡野田舍的屋子上,刻着一个大大的“寿”字。田舍外面花鸟虫树俱全,又有一小小池塘。
一位老寿星正坐在池塘边上钓鱼,又转头笑眯眯地往旁边看。他视线所及之处,正是一男一女两个可爱小童,正乖巧地磕头拜寿。
后面一对笑呵呵的中年夫妇,两人合力抬着一个巨大的寿桃,正要往田舍堂屋里去。
整个盆景精致有趣,贾母等人见了,俱是啧啧称奇,把宝璁夸了又夸。
贾政原还打算用门客们寻来的那些玉石摆件顶上去。
现在他见了宝璁这玉石盆景,顿时觉得那些门客们寻来的,都不知道是什么便宜东西了。
“做得还算不错,只是精力花费太过了!”贾政摸了摸胡子,面无表情道:“等太上皇寿诞过了,你定要收心念书,将这些花费的时间补回来才是!”
宝璁还没应声,贾母倒先开口了:“他就算是做这个,每日早上也去念书上课,学业一天都没有落下,你这做爹的不夸他,倒还训他!”
贾政听了贾母的话,连连低头认错,不敢多说什么了。
到了太上皇过寿的前几日,宫中夏太监来询问,宝璁的寿礼是否做好了?
贾政贾赦贾琏便带着宝璁,跟着夏太监把寿礼送进宫去。
到了宫门口,夏太监却只叫宝璁跟着进去,命贾政等人在宫门口等着。
贾政几人先是惊诧,后又镇定下来,塞了一个荷包给夏太监,托他照顾宝璁。贾政又嘱咐了宝璁几句,叫他谨言慎行。
宝璁自然答应,跟着夏太监一路进去了。
皇宫里处处恢弘大气,宝璁前世已经游玩过故宫,对景色不是十分好奇。
宫中气氛又十分肃穆,他毕竟第一次到真正的皇宫,心中还装着一件大事,因此不敢随意乱看。
一路到了凤藻宫偏殿,夏太监便叫宝璁等着,自己领着人抬着寿礼进正殿。
偏殿里,四个角落里都站着宫女,低眉垂目,双手轻握放身面,站得笔直,一声不吭。
若不是瞧见她们胸口微微喘气,宝璁简直都要以为她们都是木头人了。
一个宫女端着茶盏轻手轻脚进来,将茶杯轻放在宝璁手边,轻声道:“贾公子请用。”
宝璁的声音也不自觉地低了下来,浅笑着回道:“多谢姐姐。”
谁知那宫女却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而后便福了一礼,又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偏殿里静悄悄的,无人说话,更无人敢大声喧哗。
宝璁心道:日日活在这样寂静的宫中,人岂不是要压抑得疯了?
遂他又心疼起元春来了,她可不是就在宫里生活了十几年吗?就是再活泼再伶俐的人,十几年这样下来,闷也要闷出病来了,怪不得元春那样短命了!
过了一会,那夏太监抹着汗,急匆匆过来了,着急道:“小公子快跟咱家过去吧,圣上要见你呢!”
宝璁赶紧站起来,检查了下自己的服饰,见都没有失礼之处,便跟着夏太监过去正殿。
昭帝坐在中间,元春在他左边下首位置坐着。
宫中各种拜见的礼仪,宝璁在贾府里是早就反复学过的,此时虽然有点紧张,但也做得一丝不苟。
昭帝似乎颇为满意,叫他起来,又赐了他一张圆凳子坐。
宝璁正襟危坐在凳子上,微微垂目,只专注地看向皇帝的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