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瞧见,便慈声道:“还有何事,你只管说出来。”
太监磕了头,绘声绘色道:“那仙佛显灵时,正立于元贵人回宫的路中间呢!老奴斗胆,猜想许是先帝舍不得公主回宫,希望贵人与公主继续在皇觉寺抄经祈福,也好为圣上尽孝,让先帝尽享天伦之乐呢!”
宫中不想元春与公主回宫的,岂止陈妃一人,老太监的话一出口,立即有好几个妃嫔连声附和。太后望向昭帝,昭帝若有所思。
元春不过生了一位公主,他也不缺女儿承欢膝下,所以她们是否进宫,昭帝是无所谓的。贾家虽然倒了,可她两个亲兄弟还算出息,若真让她长住皇觉寺,他倒更放心些。
昭帝心里有了盘算,便看向太后。
多年母子,太后心领神会,便笑道:“既是先帝的意思,依哀家看,就让元贵人与公主继续住在皇觉寺,孝敬先帝吧!只是依祖宗规矩,贵人不能抚养孩子,这位份还需晋一晋,皇后,你说呢?”
皇后一听,赶紧道:“母后说的是,是臣妾疏忽了。”
她微微低头,唇角是笑,心中却叹息。
原本她压着这事,想在过年时,让元春与其他妃嫔一同晋封,这样便能减少皇帝对元春的关注。没想到现在,元春成了众妃中的焦点了,也不知是哪里来的好运气
想了想,她笑着道:“宫中有好几位姐妹,也许久没有挪动了。臣妾原想着等过年后,一同向圣上奏请,今日倒可沾沾元贵人的福气了。”
说着,她点名了几个年纪大了,却还在低位的嫔妃的名字。那些年轻水灵的,皇后可不会笨得让她们爬上来。
太后听了直点头,昭帝也没什么意见,只是说到元春,太后却道:“既在神佛面前伺候,那就晋元春为贤妃吧,这样也体面些。”
贤妃!四妃之首?
皇后与陈妃俱是一惊,面上却不敢显露出来。
两人偷偷望向昭帝,昭帝面色平静,欣然点头:“可。”
圣旨一出,众人脸上五颜六色起来,只是大过年的不敢扫兴,大家还是勉强笑眯眯的,十分为元春高兴的模样。
可心里,却纷纷打起小鼓,暗自庆幸元春不能回宫。
不愧是做过贵妃的女人,就算娘家倒了,自己被贬为贵人,却不过一年半载,又回妃位了!还是贤妃之位!
昭帝在上位,欣赏着众人的隐秘神色,十分满意。
四妃缺一,陈妃想自己挤上去,皇后想塞她的人进去。他正发愁呢,把元春填上去正正好。后宫又成三方势力,皇后与陈妃也可稍微消停了。
陈妃便是要咬碎牙,也得扯着笑脸,道:“还是圣上心疼小公主。”子凭母贵,皇帝这是心疼孩子,才越级晋升元春,和元春可没什么关系!
昭帝只是笑,没有反驳。
皇后笑意不变,一转头,便与太后道:“臣妾想,小孩子家娇贵,便要尽孝,也不能太素朴了。皇觉寺附近正巧有个供皇觉寺吃喝用度的皇庄,不如修缮一番,拨给元妃与公主居住,这样孩子也能住得舒服些。”
地方修好了,最好元春和公主住在那一辈子!
毕竟是皇家人,太寒酸也不行,太后与昭帝自然同意了。
于是,原本要迎接元春回宫的太监,又捧着圣旨,身后跟着一堆抬着赏赐和过年份例的宫人侍卫,飞奔去了皇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