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第140章

大皇子不久就要被封为太子,若是顺利,他的正妃将来就是一国之母。皇后的娘家姑娘,兵部尚书家的女孩儿多少家族的姑娘等着这个位置,怎么就看上萱儿?

还不是见她年纪小,身体又不好,但身份又联系着好几方的情份。便是定下她为太子妃,这孩子能不能长到成婚那一日都不确定。

空头的承诺,得利却多。皇后精明,冯家也不傻。冯唐没有答应这事,说不定也是考虑到这个。

宝钗心想,这个太子妃的位置,最终可能还是要落到皇后娘家姑娘身上的。毕竟大皇子不是皇后亲生,皇后为娘家着想,定要争一争这个太子妃的位置。可兵部尚书家也有适龄姑娘,他又会舍得这个位置?

皇后与兵部尚书现在铁板一块,那将来呢?若拿萱儿暂时占着这个位置,他们倒好多年不用为这个起龃龉了。

越想越觉得心惊,宝钗转头一看宝玉,他正抱着女儿,教她认糕点,小女孩一边认一边吃,小手胖墩墩的,小嘴抹成了糕点花。她看着瞬时有些乐了。

算了算了,还想什么侧妃不侧妃的,好好的孩子做什么去趟这浑水?宝钗转眼掐断了自己心里刚冒出来的小芽。

===888===

宝璁将要被放出去了,昭帝很生气!

这晚,他又去了巧燕住处,整个人闷得,犹如从火场灰里捯饬出来一样。

脸色青灰,身材岣嵝,双眼深深地凹陷下去,眼神却在夜幕中分外精明,仿佛把全部的力气,都使在盯人上面了。

巧燕依旧乖巧地低着头,跪着,连昭帝变本加厉的折腾,都没叫她变一分脸色。

但她心里,已经觉出不对来了。趁着捏肩捶腿的间隙,她暗暗给昭帝把脉。脉搏几乎虚无,偶有些剧烈的跳动,却是不正常的。

再细看昭帝的脸色气质,巧燕觉得,昭帝已经病入膏肓,命不久矣。若这时再有些刺激,恐怕立时就能倒地吐血而亡。

巧燕看得没错,早在陈妃与忠顺王事发那一日,昭帝当晚就吐血不已,只是他吃了丹药压下,又暗中召见太医压下病情,下了死令瞒住消息,所以旁人才不能知晓。

但巧燕自己深谙医道,又怎么能被轻易瞒住?

况昭帝在她这里呆的时间长,反复折腾,暴躁易怒,情绪和身体状况根本没有多掩饰如今贾家算是平安顺遂,宫里的日子她已经受够了,贾家的恩情也还得差不多了,她该想想自己以后怎么办

正此时,她听见昭帝傲慢道:“哼,你的情夫平安无事,你很开心吧?不过他一小小官员,这次出了大牢,下次再进大牢也是常事。若朕高兴,赐他一杯毒酒又有何难?”

巧燕没有吭声,只不着痕迹地,在指甲缝里抠了抠,一点药粉,就融进了昭帝喝了茶水中。

这是她积攒了很久的材料,好不容易调出来的药粉。无色无味,只是让昭帝怒气越加旺盛,心悸更加剧烈而已。

没过两日,兵部尚书领着朝中大臣,集体上奏,请求昭帝立大皇子为太子。昭帝初时不许,但被逼迫几次,只好被迫同意。这日,他便在六部尚书的催促之下,写立大皇子的诏书。刚写完,便骤然吐血,不治身亡了!

朝中一时举哀,又拥立刚满十岁的大皇子立即登基,次年改年号元禄。皇后为皇太后,垂帘听政。兵部尚书和冯唐则被封为左右摄政大臣,从此大周王朝正式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