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梳完头,尧嬷嬷对老太太道:“泠丫头可是太文静了些,她这般小的年纪能如此喜静,可实在难得,不像我家里那几个半大小子,成日里吼得房顶都快被掀了。”
对于有些人来说,文静或许是个好词儿,但尧嬷嬷是知道的,老太太其实就喜欢活泼泼的小姑娘,让院子里多些生气,而季泠明显无法带来这种改变。
果不其然,老太太听了后,从镜子里望了望背后的季泠,微不可察地叹息了一声。
老太太梳了头,换了套衣服,再用了一点儿点心,时辰就已经未时二刻了。
季泠坐得都有些僵硬了,如果这会儿还在她姨家里,她至少都干了十件活儿了,可在老太太的生活里不过才是刚完成了起床的一系列仪式。季泠偏头想了想,人和人可真不同啊。
在她的小脑袋里免不了会比较,可比较来比较去,季泠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在大姨家那种忙碌的生活,虽然穷了些,但活得有劲儿。
“是不是觉得无趣?”老太太问季泠。
季泠自然不敢点头,“没有。”就这么短短两个字,比大人还惜字如金。
老太太又问季泠,“在家里时,可曾识字?”
季泠摇了摇头。
“女孩儿家不识字可不行,姑娘家虽然贞静为主,但也不能不学文识字,那样只会不明事理。家里的几个姐妹如今都在学堂念书,你可愿意也跟着去念书?”老太太又问。
季泠点了点头。
尧嬷嬷插嘴道:“阿泠,老太太问话可别总是点头、摇头,要说是,还是不是。”
季泠忙地点头,旋即就想了起来,赶紧道:“是,大丫,阿泠知道了。”
她有些乡里的口音,到了京城除了在余芳家里会自由说话,出了门都是能不开口就不开口的,就是怕京里人笑话。这儿的人不管穷的富的都有些优越感,总是瞧不上其他地方的人,尤其爱拿她们的口音玩笑。
比如季泠在家里时喊余芳的二儿子为“二哥哥”,就时常被邻居笑,说她喊的是“鹅哥哥。”邻居家的小姑娘也不喊她季大丫,而给她起了个绰号,一条街的人都喊她“鹅大丫”。
季泠话里的口音,老太太自然早就听出来了,却没有指出来,尧嬷嬷就没那么客气了,“你有些口音,这可得纠正,不然以后老太太带你出门做客,会叫人笑话的。”
季泠的脸一下就红了,她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能让老太太点头同意将她养在身边,完全是因为老太太良善。她心里虽然舍不得余芳,对老太太却也是十分感激的,早就打定了主意,要一辈子孝顺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