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老爷一家想见娘娘想的慌,问了老奴,这怎么走快些,老奴也就如实说了,没有行李那官道快马加鞭更快些,可是好歹带着一些行李,而且小公子年纪也不大,如此行进怕是孩子吃不消,于是就选了水路,奴才还多嘴,说这一路那些想要见舅老爷的人可就见不到了。”
“舅老爷连连摇头,说他们家就是一家种地的老百姓,哪能老是大模厮样的见那些老爷乡绅呢,还是快些进京为是。”
这就是说沈家只在家乡收了一些礼,一路上并未借机敛财,就是收礼,也只收了一天,那是一边准备上路一边推不过收下的。
小皇帝脸上就带了笑,太妃看了儿子一眼,知道哥哥的做法得了儿子的心,也就笑了。
这时候胡公公轻轻拍了自己一耳光,该死,还是漏了一段。舅老爷临走,给了族里五百两银子,让族老购买田地,以后产出能让族中孩子念书,还能接济孤寡老人。还给了自己岳父家三百两赡养银。”
这也是好事啊。
小皇帝问道:“那时候他家哪来的银子?”赤贫的人哪里拿的出八百两来。
胡公公不好意思道:“舅老爷问奴才借的……奴才说这是娘娘给的银子,谈不得一个借字,可是舅老爷后来还是还给了奴才,所以奴才还要交给娘娘呢。”
太妃娘娘一听就知道胡公公给她贴金呢,她可没想到给胡公公银子,补贴哥哥等见着人也不迟,就没想到这些,想来是这老货自己的银子,这么机灵,也是应该赏的。
小皇帝对沈家相当满意,这么谨小慎微又低调,可见这一家不是愚蠢的,那么将来养着也舒心,至于说帮忙,那不好意思,小皇帝压根就没这个想法,一家子泥腿子,有这些见识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假如碰见一家得志便猖狂的,那小皇帝得呕死。
接着小皇帝问起了何少堂:“这又是怎么回事?”
胡公公为难了,小皇帝道:“怎么,还有不能对朕说的?”
于是胡公公就一五一十的说了:“……何少爷说自己水土不服,那老奴可怎么办,只能自己去接舅老爷一家,倒是李县令随同一起去了,后来舅老爷一家安置在驿站,老奴也给何少爷带了信,人家忙着开诗文会,那文人的事,老奴更不好说,加上那时候老奴得听舅老爷吩咐,后面的事老奴就不知道了。”
他换衣的时候小太监就把何家的事快快的告诉了胡公公,胡公公当然知道,可他也不求着何家,又何必给他们遮掩。何少堂一路都不待见胡公公,更别说赏赐,沈原可是给了胡公公几千两银子啊,因此,胡公公给何少堂下蛆,干的一点心里负担都没有。
皇帝轻轻的哼了一声,何家虽然请罪,侧重点还是何少堂生了病,没赶上,所以才错过了,压根没说连沈家一面都没见过!何况听听何家这位公子一路的作风,那里是去办差的,还开起了诗文会,简直不成体统!
何家上了小皇帝的小本本。
到了晚上,沈家进京的事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何家原本打算沈家一回来就道歉,乡下人刚进京,能懂什么,弄些金银绫罗就能晃花他们的眼,到时候这件事也就一笔勾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