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不理会太后那是不孝,理会的话,明辉帝不一定有这能耐。

沈家看似烈火烹油,实际上说一句风雨飘摇都不为过。

思及此,明辉帝上位弄不好也是因为他年纪小,朝臣也想掌权,弄个小皇帝总比弄个成年皇子要好,所以将来这帝都肯定不会太平。

好在现在担心这个还早,如今沈家的大事就是二妮的及笄礼,若是在乡下,姑娘家哪有办什么及笄礼的,母亲能在当天给你煮几个鸡蛋就是极好的待遇了。

乡下姑娘到了及笄也就要相看人家,沈家是到了京城才发现,原来京城里的大家小姐们成亲反倒没这么早,人家是过了及笄方才开始寻摸青年才俊,等到成亲也得十七八岁才是。

听说这样对孩子的身子骨好。

京城闺秀们只要家底丰厚的,女孩子生下来家里就开始准备嫁妆,等到出嫁,那嫁妆也相当可观了。

沈家可没有那些底蕴,现在所得全是太后和明辉帝赏赐,明辉帝还小,赏赐也不多,太后倒是不吝啬,可再不吝啬,她也不能把皇家的库交给沈家。

而且李氏虽然心疼闺女,那乡下人的见识,家产多半是要留给儿子的,女儿能给些陪嫁也就不错了,所以李氏现在给大妮扒拉嫁妆,那也不能把家产分三分之一去。

这点沈原也懒得纠正,观念不同,她这里一说,李氏怕不认为她在为自己将来的嫁妆打主意呢。

当务之急是大妮沈原还有沈大郎都还没有大名呢!

家里人可以大妮二妮大郎的叫,下人和外头人称呼大姑娘二姑娘,现在大妮要及笄了,这名字不得有一个。

沈家人肚子里没什么墨水,请蒋先生给孩子们取名,蒋先生批发了三个字锦,原,泽。

那就好办了,大妮用了锦字,沈大郎用了泽字,沈原还是沈原。

沈家说实话还真上不得台面,这大妮的及笄礼到底该怎么办,李氏头一个抓瞎,沈原也是两眼一抹黑,她能把住沈家大的大方向,可这种具体的典仪,她也不会啊。

好在关嬷嬷会,于是关嬷嬷统领,把及笄礼的流程详细告诉沈家人。

李氏一头听一头嗯嗯点头,然后问沈原:“记下了?”

沈原拿着炭条奋笔疾书,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