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马戛尔尼献上的钟表、地球仪以及武器和炮舰模型,乾隆也觉得不值一提,大清早就有了这些东西,认为英使是在夸大其词,
而英使不行跪拜礼,只肯行单膝下跪礼也让乾隆很恼火。
几天之后,英国使团回了京城,和珅向使团呈交了乾隆的回信和回礼,使团离开了京城。
在这中间,倒也发生了一件趣事,随同英使一起前来的使臣中有个叫斯当东的人,他的儿子小斯当东,才不过十三岁,却很快就学会了中文,还和乾隆用官话交谈,后来乾隆送了他一个槟榔荷包。
而乾隆在知道绵怡也会拉丁语之后,也让他充作翻译,向英国使臣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后来也给绵怡赏了一个荷包。
如此倒是成了一桩嘉话,只是后来英国使臣随着和珅下去详谈,绵怡就没有资格再参与了,具体的内容,都是事后永琰找人打探来的。
永琰对于英国的这些无理要求很是生气,和绵怡说起来的时候,也是气愤难忍。
不过绵怡倒是挺淡定的,还问了问这次英国使团带来的贺礼怎么处置。
永琰叹了口气:“都在圆明园里放着呢,怎么?你想要?”
绵怡笑了笑:“只是学了许多书上的道理,却是没见过真东西。”
永琰笑着摇了摇头:“你这孩子,若是真想要那些西洋物件,咱们造办处做的比他们贡上来的更精美,赶明儿我让人给你送过去一些,只是不许因为这个,耽搁了学业。”
绵怡笑着点点头,答应的很爽快,心里却在忧虑,英吉利的国势不可小觑,这次皇玛法如此干脆利落的拒绝了他们,不会引起什么问题吧。
之后乾隆的行为,也很好的呼应了绵怡的担忧。
乾隆不是个傻子,更不是真的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傲慢自大,之前在廓尔喀的作战中,他就已经通过俘虏的一个廓尔喀的细作,知道了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权,也知道了英国的威胁。
因此在英国使团离开之后,他就立刻让沿海加强了军事防御准备。
这些消息永琰陆陆续续的得到之后,都和绵怡仔细分析了一番,说完之后还感叹了一句:“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最为慓悍,日后面对这些人,必要小心谨慎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