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厂加起来工人得过千,再加上周围的家属院,附小,附中,人数得好几万。
为了大力发展工业,县里在厂区和家属区附近建立了很多便民设施。
供销社,煤场,国营饭店,粮店,菜店……甚至还有一个小公园,配置的非常齐全。
可以说,小北集是整个焦县最繁华,人们手里最有钱的地段了。
苏荞想把他们将来要住的房子租在附近。
因为她知道用不了多久,这附近就会有人偷偷开始做小生意。
吃的,用的不说,在化工厂家属院门口的人行道上,再有半年就会有人把缝纫机放在路边招揽生意,专门帮人缝补衣服。
这个地方是厂区,青工多。
特别是化工厂,轮胎厂的那些单身汉,他们大部分住集体宿舍。
衣服挂个口子,裤子磨烂了换个边儿这种小事,专门找人帮忙的话,事儿不大,次数多了总得欠人一份人情。
现在,上班的时候把破衣服拿到家属院门□□给人缝补,几分一毛钱的,下了班就能补好了。
钱他们出得起,还不用承人情,简直是皆大欢喜的事。
所以那个简陋的裁缝摊很快站稳了脚。
这种事,有一就有二。看那人立住了,自然就有人跟风。
没过多久化工厂家属院门口的人行道,基本上都被各种裁缝摊儿给占据了。
再后来,这里又陆陆续续加入了几个南方裁缝,他们以细心,眼光好,做工精良慢慢的在周围打响了名气。
不仅是小北营,整个焦县的人,做衣改衣都会习惯性的往化工厂家属院这边跑。
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从最早的一个人推着缝纫机揽活儿,硬是发展成了一整条的裁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