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是工分制,但唐鹏正打听到有不少地方开始实行包产到户了,就是责任田,每家分几亩田,干活自个安排,干好了粮食就丰收,干不好粮食欠收,就得挨饿。
粮食多少全凭自己的本事,只要勤快肯定能丰收,再交了上交的公粮,剩下的就都是自个的了,不像以前生产队时,粮食全都要上交,再由生产队分配,几乎没几家能吃饱饭的。
唐鹏正准备明年磨盘山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他已经和镇上领导申请过了,其实他们这边还是慢的,越城已经有不少村子开始了。
郁子阳有经验,教老爷子怎么领工资,“您回淞城后,拿这文件去有关部门领补发的工资,十几年的工资一次性都补给您,我以前也是这样领的,数目还不少呢。”
老爷子乐了,“那我还能发笔小财,领了工资请大家伙吃饭,承蒙各位照顾了。”
“齐先生可别这样说,我受不起啊,这些年对您照顾不周,让您受苦了。”唐鹏正怪难为情的。
“不不不,唐村长千万别这样说,多亏了你和村里乡亲们照顾我,我才能平安过了这么多年,换了其他村子,或许我也坚持不下来了。”
齐先生十分真诚,他说的是真心话,在来磨盘山之前,他在好几个村子都待过,干最苦的活,还要挨骂挨打,吃不饱是常事。
那几年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撑过来的,好几次都以为自己快去见上帝了,但想到国外的家人,他又咬牙撑下来了。
到了磨盘山后,前几年虽然生活清贫,依然吃不饱,可至少精神上自由的,而且还有霍谨之母子陪伴,和以前比起来真是天地之别。
后面就更是生活在蜜罐里了,有唐家的帮助,再加上霍谨之又能挣钱,生活水平直线上升,放牛也不是苦活了,而是惬意的田园生活。
“总算熬出头了,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不只是齐先生,还有咱们老百姓,生活肯定会越过越好的。”唐百山兴冲冲地说。
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儿女孙子都有出息,人丁也兴旺,怎么可能过不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