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渐浓,田里的活计愈发忙起来 ,为了抢收麦子大家都早起了一个多钟头。
今天任务更加繁重,大队里昨晚特意送了一口袋青稞面来,说是给知青们秋收这几天的粮食补贴。
为了这袋青稞面昨晚大家还特意开了个小会,商量怎么吃。
最后决定由陆如音主勺,早上做一锅拨鱼,然后再蒸上一大锅青稞面馒头,既能当早饭也能中午带到田里当午餐。
因为这次要蒸的馒头比较多,其他人也不好意思让陆如音一个人干,于是又有两名知青自告奋勇前来帮忙。
将玉米面和青稞面混合,加入温水和糖然后反复揉搓直到面团表面光滑才开始发酵。然后再把发酵好的面团揉成长条,用手揪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团子,揉圆,最后一起放在蒸屉里。有人帮忙看火,陆如音也就省心不少,边开始着手准备拨鱼。
拨鱼分炒拨鱼和煮拨鱼面两种,炒拨鱼需要的调料较多,所以今天陆如音做的是简单又管饱的煮拨鱼。
正宗的山西拨鱼自然应该用白面,但用青稞面也不是不行,只是口感上会有不同。
面粉加水搅拌成面糊放在一旁备用。
厨房里有山上摘的野蘑菇和知青们自己种的西红柿,还有一些昨天剩下的各种野菜,足够做一锅汤面拨鱼。
蘑菇和西红柿全部切成丁下锅炒软,然后加五大碗水煮开。
陆如音左手稳稳拿着盛满面糊的粗瓷大碗,手臂微微倾斜,让面糊全部堆在大碗边缘但还不至于洒出来。右手则持双筷子,迅速把面糊一条一条推出碗沿。
淡黄色的面糊落进锅里迅速成形,光溜溜、细长细长,还真宛如一条条小黄鱼。
厨房里还有一小块腊肉,是前些日子过节大家特意省下的。经过昨晚的讨论,大家决定今天把这块腊肉吃了,也算是提前为以后一个月的辛苦劳动攒点力气。
陆如音使出大学里和食堂大妈学的刀工,把腊肉切得薄如纸片。知青大院总共二十号人,这块腊肉便切成四十片,一人两片盖在拨鱼上,旁边还有两根野菜叶子,也怪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