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膏关想爹安想娘。
难度可算提高了!
李长乐又兴冲冲地骑着自行车赶往马六屯时,将小友的电报转给关有寿,大嘴一裂,“三舅,字数多了。”
可不是如此。
相比起叶秀荷眉开眼笑地嘀咕小孩儿又霍霍。
关有寿却深知不是那么简单。就梨花膏还不值得孩子稀罕到为此发电报,更不会来个关想爹、安想娘。
刚过五一的马六屯正是一年春耕时,关有寿也无暇去叶家堡打听一二,只好自己偷偷瞎琢磨。
梨花膏?不懂!关想爹,安想娘?难道小棉袄会不想他这老子,绝无可能。那梨花膏关,是啥鬼东西?
这时候别说没百度,就是有,关有寿也不会找。
但不怕。
有赵老爷子呀。
俩人东扯一句西拉一句,关有寿旁敲侧击地得知此梨花膏乃是海市特产之一,他好像有些了然。
但也不敢过于放开想象空间。
海市梨花膏——海市,梨同李;膏同糊;中间那个花,要是按照他的分析,拼接一起之意则是。
——有位海市姓李的花里花俏地迷糊一个姓关的。
是先生?
而后半句,想爹安想娘。是不是则可以了解为李想念关,却还没有达到闺女想她娘的程度?
真是指先生?
关有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如此隔了两天,他终于又如期接到来自李长乐代收的一份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