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战火重燃

异界帝国全面战争 泪曲. 3311 字 10个月前

在总参谋部的命令下,第一骑兵师沿着平坦的铺石大道北上,进入安克顿大区。

作为王国和共和国的首都,安克顿大区一向是以繁华富庶的形象示人的,但两年内连续爆发的两场战争让这个地区的经济受到极大的影响,城镇内挤满了从首都和乡下躲避战乱逃难过来的平民,路上随处可见被遗弃的尸体和一些乱七八糟的垃圾。

这一次叛乱相较于去年的大革命,破坏程度更加严重,去年的战乱中有许多人拿到了武器,他们平时在法律的威压下不能做些什么,但在动乱爆发后,没了约束的他们便拿出武器出门作恶,向往日交恶的仇人开枪射击。

乡间也出现了大规模持枪暴徒洗劫富人庄园的情况,有着围墙和一定护卫保护的富人庄园况且受到攻击,更不要说是没有保护的平民了,他们只能躲进更加安全的城镇投奔亲戚朋友,无依无靠的就只能在这寒冷的天气里睡在街头,活活冻死。

不论是贵族军还是国民议会都没有心思管理大区内的混乱,他们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激战中的首都内,国民议会一边被动防御,一边寄希望于正在朝安克顿赶来的第六师,似乎只要正规军入城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而事实看起来也的确如此,安克顿城内的贵族军主要以贵族的私兵和投诚的首都戍卫军以及部分武装市民组成,他们的战斗力并不强,在与身经百战的正规军的交战中只会被碾压。

但是,贵族并不会引颈受戮,他们在得知第六师南下的消息后,一边加强对国民议会控制的街道发起的攻势,一边派出信使向南边的查理求援——先第六师一步进入安克顿大区的第一骑兵师成了他们的希望。

国民议会也几乎在同时知晓了第一骑兵师入境的消息,桑迪便假模假样的派出信使前往北方要求第二军与第三军南下支援,后脚却派人把信使拦下杀死,让信件没能送出去。

他的这一“叛敌”行为并没有被他人知晓,躲在安全的议会大厦内的议员们仍在满心期盼地等待着援军的到来,顺便命令首都内还终于他们的军队加固街垒,并设置反骑兵的拒马路障。

总的来说,议员们其实并不太担心先一步过来的第一骑兵师,骑兵只有在宽阔的野外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要是在狭窄地势复杂的城市里,骑兵的战斗力只会遭到限制。

当然了,骑兵也可以放弃战马步行作战,但那仅适用于装备火枪的龙骑兵,像是组成第一骑兵师的骠骑兵和枪骑兵,还是让他们骑在马背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不过出乎国民议会和所有人的意料的是,这支由近三千名骑兵组成的骑兵师并没有直接进入安克顿市,而是先镇压了安克顿大区内持枪暴徒组成的乱军,而后才绕过城市向西北方向赶去。

没有人知道这支骑兵师的目的是什么,直到他们在安克顿西北的一座村庄驻扎下来,议员中才有人后知后觉地察觉到了对方的目的——那座村子离通往首都的主要道路并不远,而还在朝这里赶来的第六师正是沿着这条大道行军。

看样子,这支骑兵师是想拦住己方的援军!

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敌军第八师已经逼近安克顿大区,如果以他们当前的速度来看,最快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能抵达安克顿市,而同时朝这边赶来的第六师虽然只需要不到五天的时间就拿到达,但有了敌军第一骑兵师这一拦路虎,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什么时候能到达。

可不要小看那支骑兵师,安克顿大区的北部区域是一大片宽阔的平原,骑兵在这里作战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就算步兵能够列出反骑兵空心方阵来迎击,但这个方阵是无法移动的,他们总不可能永远摆着个方阵立在那里。

换句话说,这支骑兵师根本不需要投入战斗,他们只需要在远处摆好阵势,虎视眈眈地盯着行军中的第六师步兵,就能吓得后者不敢继续行军——就算第六师的指挥官笃定骑兵不会主动发起进攻,为了以防万一也会放缓行军速度,让原本只需要不到五天的路程硬生生拖到一个星期。

这可是明晃晃的阳谋啊!

虽然议员们知道“叛军”的意图,但他们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进入安克顿大区的第六师被那支骑兵威逼地唯唯诺诺,放缓行军速度。

而与此同时,帕德省内的战火再次点燃,为了防止敌军得到消息回防安克顿大区,第七师在埃尔南·帕克的指挥下主动迎击南下的第四师与第四旅,第七师早在之前就占领了帕德省第二大城市安卡洛斯,双方随后围绕着这座城市展开激战。

双方皆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但人数占劣势的第七师在系统的加持下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他们还使用了更加先进的纸包弹,装填速度和对面还依靠经验和习惯装填弹药的国民议会军队相比简直高了不止一个华莱士。

因此,在与第七师交战时,敌军第四师与第四旅的官兵都惊愕的发现与他们交战的敌军虽然人数比他们少,但火力居然能和他们不相上下,甚至还隐隐有着压制他们的势头?

在战斗中,不少眼尖的士兵都发现了第七师士兵装填时从弹药包里拿出的白色条状物,这让他们心中猜测纷纷,在这一发现上报给高层以后,第四师的师长和第四旅的旅长心中有了些许猜测。

他们并不是傻子,敌军的装填速度加快肯定和这个白色的条状物有关系,如果能弄清楚那个东西是什么的话,对接下来的战局一定能有很大的帮助。

()

1752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