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楚酒酒这么怕冷,楚绍便多去了几趟煤厂,总算是把自己的名字登记上去了,交了钱,楚绍跟韩生义合力搬回来一个煤炉,煤炉要连接烟囱,铁皮的烟囱他们买回来两节,可问题是,这房子上面没有烟囱口。

两人在屋子里转了半天,最后商量着,要不然就把其中一扇窗户的窗户纸撕下来,再锯掉两根木条,把烟囱的管道安在窗户上。

这个提议刚提出来没多久,里面的弊端就显露了出来。

煤炉烧热以后,烟囱也会变得非常热,周围是木头和窗户纸的话,很容易起火,这样子过冬太不安全了。想了想,感觉没其他办法了,只能在墙上打个洞出来。

韩生义去公社借了一些工具过来,楚绍又出去请村里曾经的泥瓦匠,没给钱,请吃了一顿饭,然后送了一条烟,泥瓦匠在屋子里鼓捣一会儿,就把烟囱的位置掏了出来,用水泥精心的把周围都封上,泥瓦匠告诉他们,等水泥干了,再把煤炉点起来。

楚绍连连点头,其实蜂窝煤还没到呢,就是让他们提前点,他们也点不了啊。

十一月十号的时候,拉着黑漆漆蜂窝煤的大卡车雄赳赳气昂昂的进了村,村里买得起煤的没几家,有路子搞到煤票的更是没几家。

这一年,整个青竹村,也就是老支书家、郭黑子家,还有楚家烧上了煤,其他人家都只能靠烧柴过冬。

北方煤票几乎人人都有,南方却不发这个,如果有,肯定也是从北方人手里弄来的。老支书大家都知道,他儿子早年去外地参军了,经常往家里寄东西,他家用得起大家不奇怪。郭黑子用得起,大家其实也不奇怪,因为他都用好几年了,如今郭黑子是大坝工程的小领导,在村里人看来,领导不管大小,人家都是领导,就该用特别好的东西。

至于楚家能用上,这就让众人大跌眼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