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黑龙江这边的俄国人是真的少,即便他们及时反应过来了,个人的战斗力也确实比大清的士兵高,但人数与战术的加持下,那么几个士兵真的不是大清士兵的对手。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大清像是一根长矛一般快要插入切尔斯基山脉的时候,鹅国的援军才终于在被大清援军的多次交锋后,追上了大清的先头部队。
但……
鹅国人与瑞典、波斯两国的交锋正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为了保证这场战争的胜利,而不是因为撤走太多士兵而兵败如山倒,鹅国人并不愿意也并不敢将超过三分之一的军队从瑞典、波斯等国的战场上退走,甚至于,他们都不敢将自己的精锐军队派遣到与清军交锋的战场上。
而为了尽快阻止清军的进攻脚步,这些士兵几乎是刚接到命令便马不停蹄地一路疾驰,拼了命地在一个月内赶到了战场。
然后与以逸待劳的清军驻军交锋几次,搞清楚对方并非主力部队后又匆匆脱身跑去追赶先头部队。
但驻军能眼睁睁看着人跑吗?
当然要尽力消耗一下鹅国军队的实力,然后才会放人离开啊!
于是乎,这一支追上了大清先头部队的鹅国军队,数量与士兵的精神面貌,以及士兵的士气都有些……
咳咳,总之没能入了策棱的眼。
带头的将领是公主额驸策棱,其用兵如神,在征讨噶尔丹与平定青海等等战役当中都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战功。
这样一位将领,自然不可能犯下轻敌的错误。
他不但没有轻敌,甚至因为之前就小范围地在边境草原上与鹅国有过几次交锋,所以策棱对鹅国这个敌人别说是轻敌了,甚至称得上是忧心忡忡、严阵以待。
可在看过赶来的鹅国军队后:“……”
与这样的队伍交锋,若非满洲八旗士兵与蒙古士兵都不太适应鹅国的天气,这场战役简直毫无悬念。
……
虽然清军抢占白令海峡的速度异乎寻常地快,但这并不代表着,白令海峡过不久就是满清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