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区,就彻底让你面对现实吧。
可跑着跑着,张培猛发现了一些不对。
明明自己应该在极速区拉开差距,用自己因为四点连线变得更好的加速,进一步推动极速区提升才是……可为什么。
背后这个钉鞋声,依然在紧紧尾随自己呢?
这……不对啊。
当然不对,起码按照张培猛的想法,肯定是不对的,可在劳逸自己这边,他却拿出了自己的真本事来。
股直肌顿时拉伸,同时结合膝关节的屈曲以及髋关节的伸直进行。
这是干什么?这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体进行更多的……
有效牵张啊。
如果骨盆向前倾斜,那么随着大腿的往回拉,这个拉力将被补偿。所以,有效的股直肌拉伸必须要做好骨盆的固定,特别是腹直肌,使骨盆保持后倾。
这也就是所谓的骨盆固定对股直肌拉伸的重要性。
短跑运动员因为要大量训练,所以当大腿直肌屈屈过度时,特别是当髂腰肌受力太多太频繁,屈髋功能就会降低,这个时候股直肌会过度代偿屈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腿前侧有一块明显的肌肉在拉扯着。
这样一来,很自然你的牵张反应就会下滑和下降。
可道理现在在二沙岛很多人都明白,可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那么劳逸是怎么做到的?
甚至做到了增强身体的牵张反应来增加身体的推动力呢?
答案其实不是什么特别神奇的东西和多么先进的技术点。
答案其实就是……
苏神看着劳逸的表现,嘴角不禁挑起,低声道:“用超强的核心作为修复和稳定的基础么?”
“不算高端,但是……足够扎实啊。”
是的。
劳逸就是在训练的过程中,因为他要改善自己在途中跑尤其是后面冲刺区整个人弧形扒地的路径问题,开始大幅度强化自己的核心力量。而核心力量是个很奇怪的东西,这个力量目前来说,没有一个上限,他不想其余的肌群力量,太过了甚至会影响整体,但是唯独核心力量……
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越强越好。
不需要考虑对于整个运动和身体的附带和不适。
所谓一个人无论看起来有多么强壮,如果其核心肌群薄弱,那终究只是个空架子。如果核心肌群没锻炼好,其他部位再怎么锻炼,也是空架子。
如果肌肉也要分外功和内功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核心力量就是内功。
而且对比其余的肌肉研究已经是上百年历史,核心肌群和核心力量这个说法,成立的时间很短,甚至上个世纪都没有这个说法普及。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正儿八经的核心力量和核心肌群的说法,是潘嘉比在1985年首次提出了SpinalStability的概念,也就是脊柱稳定性。他认为,脊柱稳定性涉及三方面的问题或系统:被动脊柱骨、主动脊柱肌肉和神经控制单元。此后,1989年米国旧金山脊柱研究所SFSI在其设计的“动态腰椎稳定计划指南”中提出了中位脊柱的问题。
这就是核心稳定性的最早来源。
其后潘嘉比在1992年首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认为人体的核心稳定是一种“稳定人体系统,以使椎间的中部区域保持在生理极限范围内的能力。
因此,核心力量起源于应用在康复领域的人体脊柱的解剖和生理理论的研究。
92年才刚开始在康复领域提出,想要理论传播和转化到实际的运动表现里面,自然又需要时间,所以几乎到了90年代末期,才开始频繁出现这样的训练说法。而且那个时候,都还是一种很前卫很前沿的训练理论和理念。
所以,这个肌肉的“内功”,其实在人类的历史上发展并不长。
发现和理解很很晚。
之前的运动员,几乎都不太明白这个概念,自然不会刻意运用,主观调动。
所以核心力量,他不像其余的肌肉群,太过了肯定会影响整体的发挥,不管是手臂,大腿,还是肩膀等等,甚至太过头还会影响到运动表现,要不然运动员也是要尽可能在不影响自己运动表现的基础上来增加肌肉。当然我们国家以前太瘦了,在挂上来肉量之前,不用考虑。
可欧米运动员却没有这个问题,早早就有些过度,甚至肌肉练过头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