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东边木匠家的那个梅露!”
儿子刚把这个名字喊出来,家长那180度的棍子直接降成了90度。
“那个经常被学校点名表扬的梅露?那个作文上了小学生范本的梅露?那个考试门门第一的梅露?”
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好的人都是心存敬畏和喜爱的。当初那个因为亲妈卷钱逃跑案而被小镇熟知的小女孩,如今却是以聪明会读书、门门考第一经常被全校点名表扬而闻名全小镇。
梅露这个名字早就在小镇人的嘴里变成“别人家孩子”的典型代表,对家里有小学生的家长而言开局就能减一半对方的怒气槽。
孩子越听越涨红脸:“就是她!她打我可疼了!”没敢说是什么原因才招来的打,他把自己被抽红的胳膊和后背掀开给大人看,“全是用藤条抽的,你看全都红了!”
这个藤条红印家长很熟,不光是儿子的记忆,也是他们的童年回忆,所以对这东西打人疼而不伤的基础属性还是很清楚的,垂到90度的手臂又往下放了10度。
儿子还没注意到这变化,仍旧抽抽噎噎地告着状:“她还抢了我书包,拿了我书逼我背课文,背不出就打我,最后还逼我写作业!写不完就不准回家吃饭!”
要打人的手从80度垂到了30度。
“她最后还威胁我说以后见我再耍横一次就这样教训我一次,太欺负人了!”
孩子越说哭得越伤心,家长却把手中的东西全默默放回原位,孩子见状不由傻眼。
“你不帮我出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