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夫人与老夫乃是初见,怎知老夫品性?莫不是夫人有先见之明,提前预知之策?”
闻不知听着白凝香的语气,眼眸一闪,随即捋着胡须仰头就笑。
语气也是毫无顾忌,竟然带着些许嘲讽之意。
看着老头的态度,白凝香也并不在意,微微一笑,
“先生性格爽朗,不卑不亢,胆子还格外大,现在本夫人约莫着可以猜到一点,像闻大儒这么博学之人,为何混的如此贫困潦倒了。”
听着白凝香淡淡的语气,闻不知翘了翘胡子,“夫人什么意思,说老夫不合群?”
“先生这话问的本夫人都不好回答,先生合不合群自己不是应该更清楚么?何须询问我?咱们今儿只是初见而已。”
白凝香看着闻老头一脸褶皱的皮子不受控制的连着抖了好几下,抿了抿唇角,隐忍了嘴角的笑意。
“你……你不懂老夫教导学子之初衷,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走仕途便是其中一行,但是老夫始终认为,选择仕途,最终的目的就是做官。”
“当了天下百姓的父母官,不单单只要文章做的好,见解精辟就行。而是先会做人,人当好了,才能当个好官,才是天下百姓的福气。”
老头情绪很激动,他确实人缘不好,每次去书院教学总是被同行挤兑,嘲笑他异想天开。
就算有人赞同自己的观点,也不敢与自己站在一起。
所以,连着换了几个书院,都以为他的教导之法与其他夫子相悖,被院长委婉的辞退了。
他生气之余,便不再找书院任教了,而是闲在家里写一些策论放到书店寄卖,每个月总有点微薄的收入,支撑他和小书的日常开销。
第1196章 辩驳
说起这些,他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讽刺,学院接受不了他的教学方法,却拿着他的策论教导学子。
以人为本,人乃仁也。
只有仁德兼备的人才可以走仕途,任职于朝廷,为百姓造福。
但是很多学院,往往只注重才学这一点,只要学子聪慧,才学上乘,就是品学兼优的好苗子,可是品呢?
现在他一把年纪,早就没什么想法了,也不知哪一天,他身边竟然出现个小太子,也不知是老天给他开的玩笑还是枯木逢春的机会。
他就怕这小子跟他叔叔一样,顽劣不可雕,白白耗费他剩余不多的寿数。
看着老爷子从激动到彻底平静,白凝香才算放心,她真怕老头激动过了头,有个好歹,她们家可真就出名了。
“先生与很多文人墨客有很大的区别,世人都说博学之人,才气大脾气也大,能像先生这般带着孩子们出门劳作的学者,先生堪当第一人。”
“当然,在学者当中,恃才傲物的也不在少数,像先生这般,带着学生亲身体会的教学,比纸上谈兵更通俗易懂。博学者能放下身段做到如此的,先生看档楷模,也更显学者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