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辨不是慈善家,更不是傻子。历史书都有教过,皇帝当然能全占,可这么一来不利于促进劳动群众的积极性。给他们拿大头,他们才肯拼命干。皇帝啥也不干白得两成,也算可以了。
“第一个问题好办。朕每晚都能梦见神仙。再向你们多求几副方子就是。”
“你们要口碑也好办。布坊里那么多姑娘,她们出去口耳相传,不比子龙说得顶用?”
中常侍恍然大悟。马上去办。
刘辨又道:“待你们的店铺开业,朕同子龙去剪彩。”
“剪彩是何物?”
“就是朕亲临庆贺你开张。”
中常侍乐得涕泗横流。
赵云觉得有些不妥。自古以外就没有哪个皇帝去给商贩站台的。况且万一做出来的食物吃坏了人,岂非有损陛下天威?
刘辨点点头。从图书馆里抄录了各种食疗的配方和用药,当下命人送尚药监、尚食监共同研究,又下令须在宫中内侍身上用过无碍才能流出民间。总的来说,食疗食补药效不强,毒性不大,寻常是吃不出什么毛病的。
药膳馆开业的时候到了。
赵云中的毒也好了。
药膳馆就开在布坊对面。开业当天,门前燃起两发陛下亲手制作的“炮仗”,声震洛阳,引得黎民百姓全来观看。皇城正门大开,一列车队穿
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抵达药膳馆前。
车上先走下英俊的宿卫。
百姓们认得这个宿卫,正是当初闹饥荒给他们发粮的赵云。
赵宿卫得到陛下的赏识,真是好人有好报。
人群里爆发出比炮仗还大声的欢呼。
赵云把刘辨扶下车。人们适才头次见到皇城里的天子。他比传言中的还要年轻。他比赵宿卫稍矮些,身子也更柔弱些,相貌则是令人惊叹的柔美。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柔弱的陛下是如何把强壮的赵宿卫压在身下的?
咱啥也不知道,啥也不敢说,乖乖跪下给陛下磕头就是。
膳食馆一应厨师伙计跪列两侧,等候陛下视察。中常侍双手给陛下献上墨宝:“馆子还没起名,求陛下赐个名字。”
刘辨提笔蘸墨,挥毫而就。
就叫“正要居”!
他的许多食谱抄录自元代太医忽思慧所撰的《饮膳正要》。所谓“正要”,就是吃得好,吃得对,身体才能倍儿棒。
中常侍连忙叫人制成匾额,挂到药膳馆正门上去。
好名,好字,好匾!
万民俯仰,口诵天威。正要之名,传颂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