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司马懿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路。他们但有进取心,就不得不深入辽东追击,把袁术的党羽清扫干净。
刘辨总感觉贾诩在引着他走。贾诩献策藏一半露一半,非把他逼到绝境又不得不采纳他的计策。事已至此,刘辨不得不照他说的去做了。
刘辨同贾诩提要求:“朕但愿将来奔赴辽东的是司马军。”
“哦?陛下何以这么觉得?”
刘辨知道曹操一旦入辽东,郭嘉必定跟着去。辽东,就是郭嘉的葬身之地。
纵使郭嘉已背叛了他,刘辨也不想做得那么绝。
这番话刘辨没同贾诩明言。贾诩不是个轻易为感情左右的人。他的谦卑里藏着比郭嘉狠上十倍百倍的心肠。可令人难过的是,刘辨不得不用他。
刘辨只好道:“司马军常年驻扎辽东,曹操定会用这个借口要他处理辽东事务。”
贾诩的眼睛眯成条缝:“陛下可不要小看了司马懿的本事。”
贾诩的预言实现得非常快。也就两个月的时间,曹操和司马懿两军便把袁术打得七零八落。袁术打仗不行跑得贼快,拖着妻女带着残部跑路到辽东避难。
曹操和司马懿果然都没有即刻追击。
他们一人几封奏报地往朝廷发,都说对方更适合去辽东。曹操自是拿出司马懿熟悉辽东说事,司马懿则针锋相对地拿曹操熟悉袁术军作战方略当理由。两人的奏报来来回回,再加上刘辨有意拖延,又损耗了两三个月。那头袁术早已在辽东站稳脚跟,打起来更难了。
群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纷纷上表劝谏,陛下宜早做决断。
刘辨懒洋洋地道:“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马懿、曹孟德两位将军相互推诿,都不愿为国分忧。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们叫朕如何抉择呐?”
在贾诩的鼓动下,刘辨也学会了刘皇叔的大招。哭。在朝廷上捶胸痛哭。直装得楚楚可怜。朝廷诸曹经过清洗,大部分已换成刘辨的心腹官僚或中立的名士。他们听闻天子恸哭,自是以为武将欺主。一时之间群情激奋,对司马和曹操两人口诛笔伐的文墨传遍天下。
司马家就住在洛阳。每天城里文人百官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他们淹死。他们只好大门紧闭不出,假装两耳不闻窗外事。
曹操在洛阳已没什么亲眷。只军中还有不少爱好名声的清流。比如荀彧就是其中一个。
荀彧自是对伪帝深恶痛绝的,也渴望替刘协和曹操争夺战功,好挑战刘辨的权威。于是他向曹操请命自去辽东,同袁术一决胜负。
军帐中郭嘉边咳嗽边道:“文若莫要好大喜功,中了洛阳的激将法。”
自打上回郭嘉献策,曹操得了玉玺还攻破袁绍,郭嘉已成为曹军的座上宾,声望犹在荀彧之上。后来刘辨启用荀彧,跟郭嘉划清界限,郭嘉便更得曹操信任了。
郭嘉一句话就把荀彧顶了回去。曹操频频点头:“奉孝说的在理。我军入辽东,必受折损。叫司马小儿坐收渔翁之利。”
荀彧急道:“可是这么耗下去,洛阳就要成了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