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能到哪里去?
刘辨只好给最亲近刘协的荀彧写信,请他劝刘协回京。
荀彧没有回信。
是荀三哥收到的信。三哥说荀彧早两月在交州购置了许多田产地产,早去温暖的地方避冬去了。荀彧还留下话,请陛下放心,臣等绝不再回。所以没人知道荀彧去了哪里。
刘辨此刻不怀疑荀彧的忠诚。水镜山庄的惨案给了帝国所有反叛者一个教训。你陛下还是你陛下。管你如何狡猾都叫你一夜灭门。荀彧忠君也顾家,还不至于把荀家丢下自己去跟刘协谋反。
那么反过来说,刘协也找不到荀彧,也不会投靠荀彧。
事情变得十分棘手。总不能刘协一直不出现,刘辨就一直不走吧。
回家之路就在眼前,伸手就能够着,却又给耽搁下来,叫刘辨毫不痛快。
同床共枕的赵云是最能感受到刘辨不快的。现在刘辨晚上都不同他撒娇了。于夜雨之事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冷淡。赵云再三劝他车到山前必有路,刘辨只是不听。
赵云甚至想出个馊主意:“你若真的不想干,下诏把皇位交给陈留王便是。”
刘辨敲他的榆木脑袋。赵云未免把人心想得太敞亮。宫中有多少人是踩着刘协上位的啊。贾诩、庞统,个个都坑过刘协。他们肯让刘协当皇帝。要真下个诏书,他们必定拼尽一切力量把刘协杀死在民间,叫他永远也不能即位。
反过来呢,刘辨但装出副妒忌刘协的姿态,假意要除掉他。这些谋士便会想方设法保住刘协,好给自己留条后路。谋士从不觉得养虎为患,他们更喜欢养虎自保。毕竟兔死狗烹的事情本朝发生过不少。君不见高祖皇帝把项羽打败以后,张良韩信等人是多么悲惨的下场!
所以找刘协这件事难就难在这。不论陛下真心想让位,还是想把他找出来杀掉,都是他同所有谋士的直接对抗。在这场战斗里,刘辨无法再征询贾诩和庞统的意见。
赵云看得透彻:“陛下从洛阳带回来的诸葛先生也许能帮上忙。”
诸葛亮是个好人选。孔明没得罪过刘协,应该不至于想着把刘协算死。可刘辨身上背着水镜山庄的血债,他不奢望诸葛孔明能帮他。
赵云道:“诸葛先生深明大义,他与水镜山庄不是一伙的。”
刘辨警惕起来。赵云怎么知道诸葛亮深明大义的?可见诸葛亮已经渗透了赵云。连赵云都渗透,朝中不知有多少人还要着了他的道。刘辨愈发感到强烈的威胁。再不回家,只怕铸造的大鼎也要给翻云覆雨的野心家给毁坏。
刘辨深吸口气,想出个毒辣的主意。他连夜起来,写好道诏书,再盖上玉玺,托赵云交给诸葛亮。
刘协没找回来,被曹操带走的玉玺倒找了回来。这方玉玺如今又是天下唯一的玉玺了。可是玉玺被毁,碎片回朝是众目睽睽的事情,所以天下人又默认没有玉玺。要害就在此处。若是鉴定玺印,玉玺是真玉玺,诏书是真诏书。若是按照常理推断,玺印根本不可能重现天下,所以诏书又可能是假的。
真真假假,是真是假,就看诸葛亮有多大本事了。
诏书是退位诏书。诏书里面的内容是把皇位让给刘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