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爽快人。”赵俊能一锤定音,连合同内容都随口说来,“合同签9年,寓意你和我们公司的合作长长久久,抽成2比8 ,这个条件你能接受吗?”
九年在更新换代频繁的娱乐圈来说,好比是跑步中的马拉松,更何况如此严苛的抽成比例。
连恺之却只回了一个字:“能。”
“那合同拟好了,我拿给你。”赵俊能谈妥一切,礼貌性反问,“你有什么条件吗?”
“我想边读大学,边为公司效劳。”连恺之为自己争取最大权益,“还有我希望,能保持自己的写歌节奏。”
“OK,很合理。”
说来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机缘。
赵俊能的确有逆天改命的能力,把很多人求也求不来的机会,砸在连恺之身上。
那时连恺之还不知道,一场不到十分钟的面谈,会改变他以后的命运,只知他应当心怀感激,感谢有人在他身陷囹圄时,伸出援手。
所以他一炮而红后,也给以同样回报。
他并不要求更改抽成比例,甚至在赵俊能派来律师,明里暗里给他洗脑,要他投资华安,成为股东时,他也只当听不懂,含混了过去。
日子本是这样相安无事。
第一次和公司产生分歧,是因为歌友会。
第一张专辑一发布,公司铺天盖地的将主打歌《光明》往“治疗系”和“暖心系”上营销,加上他不俗的外表和歌曲本身过硬的实力,天时地利人和一并占据。
他红得发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