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是发现了什么问题?”
孙乾不语,拿起另一本折子,直接翻到末页又问陈善:
“太和洲府尹严律是哪里人事?”
陈善这次想了片刻,回答:
“太和洲然境县不渝村人氏。”
孙乾又翻开了两本折子,陈善竟然记得一清二楚。兵部尚书陈之珏赞叹:
“陈大人记忆超群,真适合在吏部做事。”
陈善面上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忍不住几分怨气:
“若你在吏部做上十年,也会什么地点名字都能记清楚。”
除了户部之外,吏部的政务差不多是最繁杂的,大庆所有的官员记录、调动、生平等等,都记录在案。
户部尚书赵元江咳了一声,看了他一眼。意思非常明显,你再麻烦,好歹人是活的,实在搞不清找到人问一句。
他呢!?
地是死的,山也是死的,算错一亩良田,后面的全错!税收全错!
说多了都是累,赵元江不想提,每到年关许多旧账让人头疼。
孙乾假装没看见大臣们的幽怨,露出一脸凝重:
“朕发现了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府衙几乎都是本地的?”
陈善有些迷茫:
“这不是很正常吗?府衙是本地的,才能熟悉人情世故、风俗习惯,方便于管理啊?”
孙乾坚定的否决他的话:
“不,不是这样。府尹会因为根在本地,更容易受地方势力的挟持。若只从熟悉考虑,却是得不偿失。”
几个大臣面面相觑,没想到乾帝会注意到一个小小的地方官。
孙乾看懂了他们的疑惑,正色道:
“地方小官直接与百姓相连,怎么能忽略?下面基石不稳,如何建造大庆盛世?”
赵元江等人深深感慨:
“陛下见微知著,始终为百姓着想,令臣等惭愧。”
孙乾摆手停止他们的拍龙屁行为,继续说道:
“针对地方官吏,做一次改革吧。府尹一类的官员,不得在本地任职。而且,满三年更换一次。”
赵元江目光一亮,脱口道:
“三年一换,就没法和地方势力有太多的牵扯?”
孙乾笑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