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乾笑呵呵的看了一眼赵公公:
“你做得不错,现在碰不得。若战事没这般严峻,倒是可以通融通融,然而这个先例不能开,让天下商人以为,大庆边关有钱就能开。”
赵公公嘿嘿一笑:
“陛下说得可不是,金姚两家接手两家商行时,可不有一堆东家要找奴才。没您点头,奴才一个都不敢见。”
金姚两家的走运,不知红了多少人的眼睛。
先不管昌隆长运两家商行能赚多少,就皇商这名头,就算愿意用银子填,也很难得到。
皇商经手的东西,都是供给大庆最高等的贵族,什么都要一顶一的好。
比如绸缎,这种世家传下来的手艺,经过一代代,达到了巅峰。你再想突破那是非常困难,除非你能发现新种类的好布料,只有独家生产,达到最高水准。
金姚两家的实力在大庆不算顶好,这大运一走,瞬间让数一数二的经商世家被压一头。
现在都知道赵公公是御前貔貅,请他赴宴的请帖,已经堆满了桌子。
赵公公将自己遇到的大大小小简单叙述完,然后躬身等乾帝回话。这么做的意思,是跟狗翻肚皮一样。
孙乾看着赵公公,思索了片刻。
对于赵公公的话,他未必能全信,不过赵公公这人是个聪明人,断不会走上死路。
“这丰字商行的事我们也不要去插手,李崇能找到门道自救,那就是他的本事,反正朕这边是行不通的。”
“是,陛下。听说他捐了银子后,又打算将戎狄一批铁英矿捐给大庆,此事倒成全了他的大义名声。”
“看来他倒也聪明。”
孙乾与赵公公闲聊着,深居宫中许久,听听外面的新鲜事也好。
这日午后,孙乾正琢磨着要不要问问小德子,关于裁缝衣物进展的问题。
没等他开口,赵公公禀告曹傍求见。
曹傍!?
他怎么又回来了!?
不是和丁远光他们去湖州了吗?
孙乾立即召见了他,曹傍神色严肃,向他递上一本折子。
打开一看,上面竟然是太上皇三万大军军饷的去向。只是一小部分,至于更多的,只怕没有呈上来。
孙乾面色一沉,一页页的翻过去。
太上皇那三万大军的军饷比别处更高,在他还没登基之时,就立下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