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边关之事没有办法,他不坐拥大军,如何能抢回戎狄占领的土地。
孙乾感叹,做个大将军也不容易,前方冲锋陷阵,还要当心后方起火烧身。
到了明天,他得给李天章去一封信,跟他扯扯淡,说说京城有趣的小事。
他可不想李天章忌惮着功高震主,而有所收敛。
这把利箭,不帮他开疆扩土岂不是可惜?
孙乾想了想,对赵公公说道:
“李崇现在要争什么呢?那货不是捐了吗?”
“陛下,争丰字粮行啊!那几个东家,都想把他挤出去。”
“他毕竟为大庆捐粮捐银,你能出手帮他一把,就帮一把吧。”
赵公公领命,心中感叹李崇要走运了。他赵禄说一句话,那比一般的关系还管用。
能跟乾帝沾上关系,马桶都是香的!
孙乾打了个长长的哈欠,拥着被子睡了过去,一夜无眠。
这日夜里下了雨,早起十分,只见叶尖垂露,晨风如洗。
孙乾坐到了朝堂之上,礼部尚书柳文,向他询问,现在工部侍郎暂缺一人,是选今科三甲之人,还是举荐之人。
侍郎一职,也不算什么非常重要官职,按道理没必要点到孙乾这,尚书省就可确定人选。
然而柳文遇到一个难题,两位尚书监正,一个是徐盛明,一个是赵和通。
被选之人中都有他们举荐之人,其中一个是科举三甲的徐怡,一个是工部员外郎良圆。
这代表着徐盛明和赵和通之间的较量,柳文还在两人下一级,索性上呈。
这事上面的就是高岩和裴简心,以及李天章。
裴简心准备前往肃州,李天章还在边关,两人没法管这事。高岩呢,两家都不想得罪,唆使柳文交给孙乾自己定夺。
而今孙乾看着柳文奉上的名册,倒认真思索,哪个更合适。
他完全没有立场考虑,只用考虑自己的喜好和人才问题。
赵和通前两天邀请高岩喝过一次酒,本想着这事得落到他头上,谁知对方竟然递给了乾帝。此刻他看着乾帝手捧册子暗暗叹息,要论圣心,他可比不过徐盛明。
徐盛明从渭地到应城,每一件事都办得漂漂亮亮。
而他们赵家办的都是份内之事,那等招眼之事,极少落到他们头上。
果然,乾帝看完名册后,对众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