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学院,除了周博远、萧信、邓策几个学子,其他的一百多学子,皆败在他的口舌之下。
和周博远几人,那也是隐占上风。
常莲很是惊艳,搞得他也想带着学子们,去夏国游历一番。
孙乾感慨:
“夏国一直无战乱也无内讧,不仅百姓安居乐业,连文化都在蒸蒸日上。再过上几年,恐大庆不能比也。”
听得孙乾赞扬夏国,常莲皱了皱眉。
这话倒是不假,不过夏国的文化,起源还是在大庆。若大庆四海升平后,其源也不是夏国能追赶的。
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常莲想起来很是自豪:
“陛下,夏国虽长久安乐,其文化软糜耽于享乐。我大庆历经风雨生死,其文化越发豪气壮阔,自有大国风范。”
孙乾满目欢喜,忙问道:
“从何处得知?”
“学院之中,无人填赋联诗,皆以论国策、破战局、注民生等为主,演武场中,刀光剑影、策马挥枪,少年铁骨铮铮,不必师劝自有计划。”
常莲说着开始激动起来,他握紧了自己的胡须,扯痛了也不以为意:
“陛下,您曾说大庆应有自己的风骨,依老臣看这一代学子,将来必能成为大庆脊梁!”
孙乾受他感染,站起来连连点头:
“好好好,若京城能去浮华奢靡,其他地方必以之为风范,纷纷效仿之。如此一来,大庆各处学院,必有一批才能之士冲天而起!”
“老师,各处的学院督促得如何了?朕想实行几年基本的教学义务,提高全民的素质。”
常莲闻言思虑一番:
“陛下,此事虽有利于民,恐所花费的银两,大庆不能长久支撑!”
“无妨,现在学院还在修建之中,还得登上几年。到那时边关战事不会这么频繁,想必那些疆土也已经收回。老师,您不支持学生吗?”
常莲有些茫然,这等事他从未想过,也不知道后果如何。
“陛下,此事容老臣回去好好想想。”
孙乾也不催促他,两人转而聊起周雅生的事。
周雅生现在的名声今非昔比,哪里的雅集都想邀请邀请他。然而听卢无用的意思,好像并不打算在大庆常住。
现在卢无用的那些往事,已经没人再提起。
人夏国对他无比推崇,没理由自己的人在背后捅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