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是想买房子,就问问路姨,不一定非得新房,找个离学校近的地方,哪怕房子小点,旧点都没关系。”
金明天一想,这话有道理,大人住在哪儿都行。最重要是给孩子念书提供方便,一咬牙,“那我就买一套。”
“买房子也需要时间,钥匙您先拿好。”
“我去看看店里的情况。”金明天也是闲不住的人,安置好了便想工作。
舒雨也一次都没去过,于是下楼让路晁带他们直接去店里。
“我年前去看过一回,生意还挺好的。”路晁开着车,和舒雨说起店里的情况。
“我妈请了一个人代管,招了四五个服务员,她自己也经常去现场,不过毕竟是新手,等舅舅去了之后,再想办法改进。”
金明天谦虚道:“我就是帮着你们看下店子,不让外**祸你们的东西,跟他们读书人可比不了。”
“舅舅可说错了,读书人出来干买卖的,可没几个人能成功。就得从老百姓中间来的,才能急老百姓之所急。”路晁这些日子,看过太多工厂的兴衰,也看到了太多的故事。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多少带着一点自傲,让他们做技术行,能做好生意的真没几个,甚至还不如一些小学没毕业的农民。这些带着草莽之气的农民创办的工厂,一个大学生都没有,偏偏能把一些国营大厂打趴下。
“现在是草莽崛起的年代,也是对他们最友好的年代,如果这个时候不崛起,以后就没他们的机会了。”舒雨是说给路晁听的,更是说给舅舅听的。
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特点,草根的崛起,体制内真正的精英下海,海归精英创业,大学生创业,都是属于每个时代的特殊印记。
不是说这些年代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功,只是表明每个年代主流成功者的属性。
第140章 路路通
之前天长地久的分店, 曾经悬挂过舒雨和路晁大幅写真的地方, 已经被丽姐退租。 改造成为一家小的电器商城,路英替这家电器商城取名为路路通家电商城。
路晁对这个名字提出多次抗议,一脸无奈道:“我跟老妈说了好几回,她都不肯改。”
舒雨哈哈大笑, 金明天在一边凑趣, “我觉得这个名字好,朗朗上口,还好记。”
路晁叹了口气,他就多余抱怨, 一个招牌上包含自己的小名也就算了, 关键还是自家开的,上哪儿说理去啊。
“才初十就开门了?过年没休息吗?”金明天见店里人头攒动, 不由得感叹。
“过年休了五天,初五就上班了。过年的生意比平时还好, 过年前那一个月就别提了,仓库里的货都差不多提空了。这些人交了钱, 得等十五过了,才能提货。”路晁介绍基本情况的时候, 店长已经得到消息迎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