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家里条件具体好到什么程度,同样也没多少人知道。
毕竟这是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也很难互通有无。所以许多事,只要当事人不说,外人不是特意去查,根本不会有人知道。
就连晁千保都不清楚自己的儿子到底都干了些什么,对于儿子不肯坐办公室,非得去工厂上班的行为,曾经是气得冒烟。后来儿子折腾了一道,原以为有出息了,结果又干不下去回头进厂。
晁千保是不管这些了,儿子总算安定下来就好。现在就只希望他和家人和解,然后结婚生孩子。当然,孩子一定要姓晁。
“我爸老婆的远房亲戚,大学毕业想留京,被我爸关照进来的。”路晁轻描淡写,表示对这个施琳的情况和目的完全了解。
甚至于他也不再避讳和晁千保的父子关系,毕竟这是他无法否认的,接受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没有想像中那么难受,甚至有点无所谓的感觉。可能,这才是真正的不在乎吧。
发现了这一点,他更加放得开了,晁千保从此再也不是他心里的阴影,和痛恨伤心的过往。
舒雨啧啧了两声,拿勺子在路晁的饭盒里来了一口,“没你形容的那么差,味道还不错嘛,和学校食堂挺像的。”
好像所有的食堂口味都很相似,就连菜品都相似,永远是干子榨菜青椒肉丝和蕃茄鸡蛋当家,烧茄子和豆腐是保底,土豆牛腩和小炒肉算是门面。
当然,这是九十年代,越往后,菜品越丰富,但味道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保留下来。
“那你多吃两口。”路晁已经挑了一个角落的位置,但仍然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不时扫过来。
施琳拿着饭盒去洗,旁边是她在工厂里新交的朋友,年纪和她差不多的女同事。两个人是同一批进来的,在一起实习了一段时间,最后虽然分到不同科室,但仍常常见面,感情很好。
“我说你失魂落魄的样子,不会是为了路晁吧。”朋友打趣道。
“我才没有。”施琳没什么力度的反驳。
“没有就没有,不过呀,爱情是得靠自己争取的,你这样默默守着有什么用。”
这个时候金庸琼瑶是市场上租书铺子的最爱,而且从八十年代末开放台岛探亲后,琼瑶来大陆拍摄了婉君,青青河边草,哑妻等等一系列作品。可以说是轰动一时,收视率那是杠杠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琼瑶阿姨的爱情观直接占领了几乎所有人的思想领域。并不是说,大家就全部认同她书里的观念,但有一句话说的对,思想领域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原本心里没什么概念的事,看到被美化之后的剧情,自然而然就会有所倾向。
大陆百废俱新,根本顾及不到这个层面的空白,有小说和电视剧的加持,再加上群体意识,有点新鲜玩意儿,就容易被人奉为真理,想也不想全盘接受。
施琳同样是受过洗脑当中的一员,这一句可谓是深得她的心。
“你总这样不声不响的,人家也不知道你喜欢他,你得展现出来。再说他那个女朋友,除了长的好看,还有什么优点,你可是大学生。”好朋友谆谆善诱,“你得让他看到你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