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雨“哈”的一声,“用燃犀投资的新型面料厂,明面上和我们无关,其实还是由我们控制。这样那些服装同行的买家的就不会生疑,以为在和我们竞争,其实左手也好,右手也好,都是我们的。你说这一招,厉不厉害。”
深城某一地的报社里,再次传来拍桌子的声音,尤其是主编,“我原是欠他一个人情,现在,当是两清了。”
多好的爆款热点,先是被杂志社的快刀一刀斩断,然后是被老管直接鞭/尸,搞得他们都快成了圈内的笑话。
此时的老管可没功夫理别人的怒火,他自己出了气就好。再说,他还忙着一件大事呢,亚瑟即将来华,他得全程接待。
他那点英文早就丢到哇爪国去了,此时好一通恶补,争取见面时,能交谈几句,否则翻译不在场的时候,岂不是尴尬。
舒雨一方的所有人都觉得,舆论战场上他们占了上风。只有舒雨知道,这可能是最后的辉煌。个人在这片舆论阵地里,能够起到的作用,太小太小了。只要占据关键位置的人不改变自己的想法,其他人的努力,都只是微弱的萤火。
但哪怕是萤火,她也要保留下来,哪怕不能相争,也要留一颗希望的种子,期待来日能够点燃更多的火种。
叶文生已经拿了地,还拿到一笔银行主动贷给他的贷款,正在和设计公司商量图纸。医生不愧是需要终生学习的行业,老先生有了事做,一点也不服老,竟然开始学习建筑相关知识,一张嘴满口专业术语,颇能哄人。
BBC那边重新派了记者到中国,了解到叶文生和舒雨的立场是拖延后,他们也明显放缓了脚步。拖延政策只对亚历山大有用,对BBC没有任何用处。反正现在热度也过了,干脆拖下去,变得悄无声息也不错。
至于记者,他们有的是,少一个亚历山大算什么。
当然,新派来的记者还是一个华裔,但这回不同的是,他会说中文。并且表现的谦逊有礼,段位明显高出亚历山大一大截。
亚历山大因为官司缠身,无法回去工作,只能收到最低标准的工资。可根据公司的规定,如果重新找工作,公司是要权单方面跟他解约的,那律师费就是由他自己来付。
可是最低标准的工资,根本无法负担他现在的生活,用度只能一减再减。甚至要消耗以前的积蓄,才能勉强度日。
一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真的后悔了,后悔为什么要头脑发热去找舒雨的麻烦。
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喝酒的时候安慰他,“我们是美国人,不是早就该明白一件事吗?那就是不要和有钱人作对。”
“我以为人人都是平等的。”亚历山大不服气。
朋友哈哈大笑,“我的天,你竟然这么天真,作为美国的少数族裔,其实更像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我以为,我们应该看的更明白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