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说咱们小音音别看年龄小,身上就有股机灵聪明劲儿,比村里那些泥娃娃要聪明得多,早觉得以后定然会有大出息,没想到才三岁呢,就给书记解决大难题了,也给咱们生产队上上下下的乡亲们解决了肚子的事儿,这么厉害,队长你就不高兴?”
“这可是你妈啊,你亲弟弟,还有你老秦家的小闺女!”
秦国树哪里是不高兴?他让吓傻了,他竟然跟县委书记侃侃而谈了一路不说,还蹭了人家的粮票吃饭,有了一餐饭的交情。
他甚至曾经把手放在过书记的肩膀上,用力拍过,还一口一个大哥,老兄弟……
秦国树想起来恨不得当场钻进地里算了,他顾不得高兴,匆匆卷吧卷吧报纸跑回了家。
等秦国树忍着羞耻把自己关在房里琢磨有没有说过什么不应当说的话,有没有还对人家书记干过什么蠢事儿,等他想明白了,大槐村生产队已经流传开了。
都知道队长老娘,秦老三和他闺女这仨人都上了报纸,连带着他们生产队的名字也上去了。
这下好了,都出风头了!
这还不是最令人惊讶的,最叫社员们意想不到的是老秦家三岁小闺女的事儿。
原来是这闺女在外头不忘记得乡亲们的好,知道吃饭不容易,在外面遇见领导可劲儿地为咱们生产队说话。
是的,传来传去,就传成队长带着秦老三和她闺女出门,为队里的粮食寻找门路。
正好遇见书记,才三岁的孩子就比手画脚地卖力为他们生产队说好话,书记同志是个好人,听说生产队情况不大好,跟着就派了人下来考察,后来书记从秦音音小闺女那得了启发,跟着就下了政策。
一桩一件全是利于大槐生产队的事儿,社员们都快传疯了。
眼下刚过完冬至不久,不是农忙,又因着最近好消息不断,社员们精神放松,下了工就闲叨磕,最初从记分员嘴里传出去的版本,传来传去就变成这样一个最终版。
可把社员们给感动坏了,老秦家好啊,老秦家会教人。
老秦家的小闺女就更好了,有福气不说,这么小一个人还这么会操心,可真叫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