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有些远了,在魏晋时期,封爵的礼法还比较遵循两汉时期的规矩。
那就是异姓不得封王,更不能封为国公。
一般而来,以国号封公封王的,都是皇室宗亲,外姓获得这个封号。要么,是孤悬方外,听调不听宣的诸侯。
要么,就是在朝廷中,有着取代之心的权臣。
类似于曹魏时,文皇帝曹丕封的大魏吴王孙权,以及明帝曹睿时期,所封的燕王公孙渊。
事实证明,这两者后来无一例外的都站在了曹魏的对立面。
孙权在石亭之战中上皇帝尊号,公然与曹魏决裂。公孙渊更是在曹魏和孙权之中来回反复横跳,最后被司马懿所讨伐。
至于司马昭,强迫天子封自己为晋公之后,大肆在朝中培养亲信排除异己,后来,更是借助灭蜀的功劳,让儿子司马炎上位之后,顺利封为晋王,进而取代天下。
姚裕想的是效法古人,心中打算可想而知。
但同样的,姚裕也知道,别看朝廷如今势微,但距离建国到现在还没有过去五十年,多少百姓大臣内心深处对晋朝还是有一定的依赖性的。
毕竟,晋朝是结束了三国乱世的大一统王朝,人心还没有丢的太厉害。
若自己此时就急着封为国公,很显然会让百姓们生出不满之心。
到那个时候,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所以对姚裕而言,想要封公封王,他要么收复旧都洛阳,要么就收复益州,灭掉称帝的李雄。
只有靠着这两个功劳中的一个,他才能理所应当的封为国公。
只是一个谯郡,还不够如此天大的赏赐。
想到此,姚裕叹了口气,在篡夺晋朝的大权这条路上,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心想着,姚裕也就没再这件事情上纠结。
他押着降卒在后方指挥,趁着秋收,姚裕一方面让索弘从各地征调送来粮草充实前线,时刻防备着石勒所部对谯郡的反击。另一方面则是加大了力度,让王玄策等人快速夺下谯郡。
···
经过无名谷一战,逃出去的禄明虽然收集了万余人败军重新集结成了部队,但是大败之下,士兵们根本就没有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