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举朝上下都知道颜家如今深得君心,来使也不忘借机跟颜清拉关系,对于颜清对帝君的关心更是知无不言。
从来使的口中颜清得知,自从长安王的事情之后,帝君陷入失去手足的沉痛当中,时常龙体欠安,文武大臣们都很担心,幸好大殿下在朝中元老的协助下可以为帝君分忧处理政事,近日还有风声说帝君有意让大殿下长期摄政,要封为摄政王。
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赞成的和反对的已经分成两派,只不过帝君没有正式提出前大家也都在背地里议论而已。
颜清此前在听说帝君最近反复龙体抱恙无法上朝的事情时总觉得有一种违和感,但一直找不到违和感来自哪里,现在旁敲侧击听到这样的消息,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因为上辈子的封长林就是摄政王,在后来辅佐太子亲政,只不过上辈子封长林是二十岁封的摄政王,也就是说封长林是二十岁才得准摄政的,如今才十五岁,提前了五年。
上辈子帝君因为颜家和魏家后来爆发纠葛等一系列的事情焦头烂额,颓丧之下让年幼的太子监国,让摄政王协理,如今提前了太多……帝君到底在想什么?
颜清不相信此时身体完全没有毛病的帝君会因为这样的打击就无心朝政,帝王家的手足情如何谁人心里不知?哪怕帝君跟长安王兄弟感情再好也不至于,怕是另有算计吧……
来使离开后,颜清担心有什么事情暗中生变,便又给应离写信。
只是,此刻远在帝都的应离,心里的无奈却无处言说……
是夜,皇宫御书房。
应离和大殿下封长林一起并排坐在平日帝君批阅奏折的大书案前,对面是前来协助镇场的丞相大人和老太傅等几位半隐退朝堂的元老,说得直白点就是帝君的最强幕僚团。
封长林认真看着每一本奏折,简单的就自行批阅,复杂不懂或者无法自行决断的就念出来,先是询问应离的意见,应离说了之后再听听各位大人的意见,最后进行批阅,若是都无法做决断,就先拿到一旁,等到晚点拿到帝君寝宫请示。
这就是如今批阅奏折的流程。
趁着封长林不需要询问的时候,应离又忍不住暗自叹一口气,抬眼扫一下对面端坐喝茶小声说话面带微笑的几位元老大臣们,他实在不明白帝君如此安排是什么意思?
他在中间横插一杠的优先建议意义何在?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从前几天开始,帝君就让他陪封长林批阅奏折,而且必须要要认真说出自己的意见给各位大人们听,说得对大人们只需点头,说得不妥要认真听取大人们的意见吸取经验,下不再犯。
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和放不开,在经过各位大人们的调教后,几天的磨炼下来,现在应离批阅过的各位大人们基本上都是点头,半天时间下来,大人们没说多少字,茶水倒是喝了不少。
应离实在不明白帝君到底想做什么,这样的做法传出去是要招来非议的,他只想按照颜清说的,眼下安安分分的当一个太傅就好,参和这样的事情是非常不妥的。
更让他觉得郁闷的是,每天除了在御书房之外,还要陪着封长林将那些他们无法定夺的奏折送去帝君寝宫,帝君处理了之后,封长林退下他还得留下来陪帝君喝两杯。
对,没错,就是喝酒。
他一个太傅,现在每天上午除了教授皇子公主们课业之外,下午开始要在御书房批阅奏折,晚了人都散去后还要陪帝君喝酒解闷。
虽然不是什么累活,而且一日三餐都有人打点送来,但他真的很不习惯这样,而且,帝君明明生龙活虎偏要御医们集体撒谎弄得朝堂一片动荡不安的模样,到底是在计划什么?
这样的做法怎么看都欠妥当,朝堂不稳就容易滋生事端,太子年幼,如今让封长林摄政不就是把封长林推向风口浪尖吗?连他这个无辜者也都被拖累了,他想不通,明日得给清儿写信说道说道。
“好了,时间不早了,各位大人想必也累了,今日就到此为止吧,各位大人早些回去休息,明日还需多多指教,剩下的就由本殿和太傅将无法定夺的奏折送到父皇寝宫就好。”
封长林批完手里的奏折后,起身态度谦恭的对在座的几位大人行了一礼,是单纯的请教的礼数,无关身份,毕竟这些处于半隐退朝堂的元老们哪怕帝君和先帝都会礼让的。
“如此,老臣们就退下了,剩下的就有劳大殿下和太傅大人了。”
大人们笑眯眯的起身告退,应离开始整理要带去帝君寝宫的奏折用特定的盒子排放好端着朝帝君寝宫东华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