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瑞、林沐、杜兰特、28卡以及尼克·科里森。
差点儿忘了,队内吉祥物,球队更衣室领袖科里森完全能在内线当搅屎棍子啊。
尼克·科里森球风彪悍,篮板出色,喜欢对抗的他有一身极为发达的肌肉,就算在面对姚明时有巨大的身高劣势,但胜在下盘稳定,大姚想要依靠对抗顶开科里森,恐怕会非常困难。
更何况,28卡与小乔丹就没有身高劣势了?
整个联盟,除了已经退役的肖恩-布拉德利外,任何人在对阵姚明时都处于绝对的身高劣势。
在换掉小乔丹,并且将尹巴卡挪到四号位后,雷霆的场上进攻立马有了起色。
尹巴卡中距离精准,杜兰特中距离精准,洛瑞中距离精准,林沐中距离马马虎虎。
姚明作为传统型内线,在体重增加的情况下无法保有很大的防守面积,三位具有远射威胁的球员,很轻易地就能通过挡拆获得出手机会。
科里森的挡拆能力极强,这也是他赖以生存的绝学之一。
能够在雷霆一直待到退役的男人,即便是曾经的雷霆双子星都没有办法能够做到。
面对雷霆的阵容变化,身为nba历史教头之一的阿德尔曼自然嗅出了其中的猫腻。
想通过投篮射死我们,只怕你是在痴心妄想!
阿德尔曼也是立刻进行换人调整,布鲁克斯被巴蒂尔换下,乔·史密斯替换掉在防守端同样缓慢的斯科拉,阿泰斯特出任首发三号位,麦迪短暂性的成为持球人,组织进攻。
有一说一,阿德尔曼的球场应变能力还是比较出色的,要不然也不会在日后成为nba历史上第8位“千胜教头”。
但要说阿德尔曼是否合适这支火箭队,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要知道,前世的阿德尔曼,在对姚明的使用上,一直都存在着重大的问题。
阿德尔曼的成名源自于哪里?
远一点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波特兰开拓者,当时他的手下球员有称霸西部分卫榜的德雷克斯勒,坚决的战术执行者特里·波特,防守狂人巴克·威廉姆斯,打的是大开大合的快打旋风,场均得分常年高居联盟前4。
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阿德尔曼两次带领开拓者杀进最后的总决赛,尽管都是卸甲而归,但取得的成就是极度辉煌的。
第二次的成名历史,想必一些早年间的球迷会有印象。
打球风格华丽的萨拉门托国王,他们在阿德尔曼的带领下打出了极为酷炫的球风,此时的国王队拥有韦伯,迪瓦茨,佩贾·斯托贾科维奇,毕比等球员,阿帅的执教理念与手下战将的技术特点相得益彰。
普林斯顿体系!
这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分享球团队战术,十分注重“空间、时机、观察、执行”四个环节。
空间指场上队员之间的位置、距离,时机指传球、跑动、反跑的时机,观察指观察对方的防守站位,执行指执行基本技术。
而这一体系的创建者,皮特·卡瑞尔作为助教已经在这支球队播种这一战术思想一年多了。
阿德尔曼的到来让普林斯顿体系在国王深根发芽,阿德尔曼带领拥有韦伯和威廉姆斯的国王队成为联盟攻击力最强的球队,仅用了一个赛季他们的平均每场得分上涨了71分,国王队每场得到1002分。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02年那场充满争议的西部决赛。
那只打法飘逸、进攻华丽、攻防一体的国王,阿德尔曼的普林斯顿生如夏花,萨克拉门托的岁月激情燃烧,西决输给湖人后,就有很多的球迷说他们是死于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
要知道,当时的洛杉矶湖人如日中天,彷佛没有人能阻挡他们卫冕冠军的道路,但国王就好像不信邪一般的阻拦在了他们的面前,甚至一度将他们逼到了悬崖边上。
尽管最后的结果不尽人意,但却充分展现出阿德尔曼对普林斯顿体系的深层次造诣。
现如今,在休斯顿火箭,阿德尔曼同样将这一战术用在了这里。
但从火箭队取得的历史成绩来看,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尝试。
火箭的核心是姚明,而普林斯顿体系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出自姚明的身上。
普林斯顿谈的快不是指太阳那样球员跑得快打得快撤得快,而是指球的转移快。既需要球员脚步跟上球转移的节奏,还必须球员拿到球后有开拓视野把球分出去。
姚明难以适应普林斯顿。
他的速度和接球传球能力都达不到普林斯顿的要求,在罚球线做轴不代表就死站在罚球线上等球,而是接到球后迅速分球并且位置要有所移动。
进入nba后的姚明一直被训练成一味往篮下要位,他的进攻范围很难出现在三秒区以远,所以甚至当姚明站在罚球线上策应时他未必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跑,因为他是一个以得分为任务的中锋而不是大前锋更非策应中锋。
火箭没有像国王那样的人员配置,阿德尔曼强行将普林斯顿体系用在这里,尽管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但在面对更强的对手时,姚明这一中转站会非常容易出现失误。
说着,在中圈上弧线拿球的姚明出现了明显停顿,林沐的老六属性再次上限,【基里连科·虎口夺食】,对着华夏老队长勐地拍了下去。
篮球落地,姚明的身高很难与林沐拼抢地板球,林沐拿球后疯狂推进,球场狂人阿泰斯特已经站在了林沐的前方。
面对曾经的最佳防守球员,帮助哈登打通任督二脉的阿泰,林沐自然多了几个心眼儿。
阿泰的防守站位十分出色,如果林沐强行上篮,很有可能会被对手造个进攻犯规。
准确的判断力,以及失误后的点数扣除,让林沐时时刻刻都保持警惕。
没有盲目冲击篮筐,林沐在阿泰惊讶的目光中斜角度传球,杜兰特接球后的起飞,扣篮终结!
失误后的姚明显然有些犹豫,阿德尔曼采取b计划,让麦迪持球,其余人交叉跑位。
没有过度粘球的现象,球场上的每一位球员都具备着极高的篮球智商,但只要经过姚明这里,总会出现略微的停顿。
这是一种对体系的排斥,尽管姚明已经拼尽全力的去融入其中,但打法上的不同让其显得十分难受。
不管了,拿球就干!
姚明转身勾手,科里森摊了摊手,我底下顶住了,但是上面是彻底拉了!
“没事儿,对面的进攻流畅性,已经被我们打破了!”
普林斯顿体系的最终目的难以达成,阿德尔曼如果坚持使用这样的战术,这场比赛,雷霆有很大机会拿下胜利!
年轻人,要敢于出手!
斯科特就没有啥具体的战术体系,有机会就大胆投,有实力就大胆攻,跑跑位,传传球啥的,最终解决战斗的不还是球员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