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总觉得郑平这句话听着很不对味,但他没有多想。毕竟“韩衡”给他的印象就是谦逊有礼的读书人,这句话应当是他没睡醒,大脑过于迷糊,所以词不达意。
孙权自动为郑平找好解释,没有计较他的怪言怪语。
手上的干草已燃到头,差点灼伤孙权的手。
他把干草丢在地上,正好盖住毒虫。随后他用脚踩碎火苗,压低声音道。
“方才我察觉有人切开屋上盖着的茅草。这只小虫见火而趋,有袭人之势,背生异纹,怕是有毒。”
孙权没直说这些虫子可能是刚才的歹人丢下来的,但其他二人都知晓他的意思。
事关己身,见谢诸一直沉默不言,孙权不愿再被动地等他出手,急声道:“屋顶上可还有人?”
谢诸终于说出了今夜的第一句话:“早已离去。”
孙权既松了口气,又有些微恼:“只有一人,为何放他离去?”
谢诸讥笑道:“处置他,好让其他人知晓你的所在?”
孙权却是冷静地回道:“既已生出疑心,只怕还会再来。到那时不止是一二个胆小鼠辈,一户出几个死士,便是你也得交代在这。倒不如捉住方才那人,逼问那些人的落脚之处,先下手为强。”
谢诸脸上的讥意更浓:“看来你躲我这,暂避风头是假,意图让我当刀,替你扫清障碍是真。”
孙权没有虚伪地否认自己的小心思,既然已被察觉,他坦然地承认道:“若我死在此地,那些人怕是不会善待徐氏。你既然与徐氏有旧,本就身在彀中,早些入局,迟些入局又有何区别?”
谢诸一指正在闷声看戏的郑平:“那他呢?他不过是流亡于此的北地文士,你也二话不说,拉他一同进你的半死之局?”
突然被点名的郑平适当地露出少许惊异与疑惑,仿佛真的是一个被无辜卷入的路人。
孙权这才多了一分负疚之意,他朝郑平做了一揖,慨然道:“今日牵累韩兄,是我之过。他日韩兄若有所需,可至吴郡孙家,报上名姓,我定将韩兄奉为上宾,竭礼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