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文去叙州查问,在这等待的过程中,他们暗中走访了林氏家族的族人们,林如海和林清的友朋同僚们,多方打听当年情形。
族人们虽然对贾母告状的说法很是吃惊,谁家出继还不改族谱户籍,但这么多年前的事了,那印象早已淡漠了。何况,那牵扯到内宅隐秘,林如海本就不肯声张,林清更不想被旁人知道安哥儿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们俩一拍即合,说通了老族长,悄悄地改了族谱。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可没想到多年后,还有这样的官司!
族人们只道,林清与林明安父子情深,他们见到林明安时,他年龄本就幼小,若不是后来林如海出来欲争子,他们再也不会往这方面想的。知道内情的人,也不想声张出来得罪人,因此总而言之,族人们所知不多,难能取证。
林如海当时的同僚们更是不知情,人家也不方便盯着别人家的内宅啊!这条路,也是行不通的!
还有一个地方,或许也可以查问一番。林清在姑苏时,已是秀才身份,有功名的学子归学政管理。姑苏向来文风鼎盛,学政衙门做事比其他部门细致,说不定能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呢?
这时,谁也没注意到,其中一个刑部能吏悄悄地避开了众人,去了姑苏一户人家。另一个,则去了一趟金陵。
叙州有回应了。去查访的人带来了叙州衙门里的户籍档案,上面明晃晃地登记着着林清一家的情况:户主林清,妻是陈氏,儿子林明安,女儿林怡安,清清楚楚。这与姑苏的档案,就出现了偏差。
可有个麻烦,林清的舅舅李景行当时是叙州的州官,若是他想帮着林清做手脚,是不难的!即使他是清白的,但贾家完全可以据此提出疑议。因此,这个证据也不是铁证。
出京查探了这么久,却没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其实,当年发生的事情真相如何,大家见惯世情的,心中都暗暗能揣测出来。但刑部可不是御史台,可以‘闻风上奏’,要断定结论,那必须得有切实的凭据才行!
众人不由得心情沉重,枉费了许多时日,却没办成事情,很有些惭愧。回去后去见叶尚书,把姑苏和叙州查到的情况详细禀告。叶尚书也觉得有些为难,至此,林清家和贾家都没有无可挑剔的证据了。按说,林黛玉当堂的证言完全可以让林明安占据了上风,但贾史氏告状,并不限于林贾两家的矛盾,他们的背后实质上已是太上皇和皇上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