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皇陵传位

这次官家赵扩北上祭祖,除了留下必要当值的官员,他带上了朝中五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卫国公史弥远自然也在随行之列。

史弥远这一年多的所作所为,手中掌握着“皇城司”的赵扩,自然了解的清清楚楚。

现在,史弥远已经大权尽去,再也翻不起什么风浪了。

而大宋彻底覆灭了大金国,收复了大金绝大多数的疆土,赵扩的心胸仿佛也随着大宋版图的扩张而变得豁达,不再是偏安一隅之时的心境。

尤其是西夏的无上皇李遵顼病逝之后,赵扩似乎更是看开了许多,什么勾心斗角,什么富贵权势,到头来不都还是一场空吗?

因此,赵扩看到礼部所拟的北上名单后,把史弥远的名字向前提了很多,好歹是一品国公呢。

不过,像国公这样的爵位,官家说你有用你才有用,官家要是想不起你来,对不起,您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空壳子。

官家赵扩斟酒,卫国公史弥远研墨,太子太傅赵汝述,更是抢着给郭默铺好宣纸,递上了狼毫。

郭默整个人傻眼了。

这是几个意思啊?

自己被三个老头子群殴了吗?

“哈哈,太子,你看文武百官都看着你呢,你这个大宋当今第一才子,不会就这样认输吧?”

“殿下,要认输也行,看见没这一坛还没开封的‘英雄醉’,您直接灌下去,老臣也算是有个台阶下。”

什么狗屁“大宋当今第一才子”,那不是说“许仲琳”的吗?

“封神演义”一面世,顿时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有人为里边的故事着迷,有人为里边的诗句喝彩,也有人为里边的人物叫好。

因为当时书上作者写的是“许仲琳”的名字,有好事者就称“许仲琳”为大宋当今第一才子。

郭默现在被逼得,都忘记了自己就是“许仲琳”了。

“写”诗词,还是喝一坛酒?

看着周围一个个热切的目光,郭默知道自己没得选,看来还得再做一次文抄公了。

可是,要写中秋的诗词,还得是宋以后的,这要想找出好的来,还真有些难度。

看到郭默已经开始“构思”了,众人也不再说话,都静静地期待着。

有了,郭默刮骨搜肠之后,右手接过赵汝述递过来的狼毫,左手端起赵扩斟满的酒一饮而尽,在史弥远磨好的砚台上轻轻蘸了蘸。

“琵琶仙·中秋——”

“哇,这是要写一首长短句啊?”

“是的,这琵琶仙可不好写,百十个字呢,却韵脚刁钻,格调清雅……”

“嘿嘿,老兄居然用‘清雅’来形容?佩服佩服,不就是男欢女爱吗?”

“太子殿下居然用这个词牌,是不是有些……”

“哎,你懂什么?太子殿下乃性情中人也!”

……

好嘛,郭默才写了一个词牌名,周围那些自认为满腹经纶的大臣们就纷纷议论开来。

赵扩回头环视了一圈,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自己好不容易让儿子答应动手写一首词,你们这是要出来搅局吗?

随着赵扩噬人般的眼神,周围再次安静了下来。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这是一首纳兰性德的词,可谓是最悲愁的中秋词。

明月还是当年的明月,可去者不可追,只剩词人中宵独立,暗自神伤。

自你走后,连月亮都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好词,好词啊——”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顿时,夸赞声一片片响起。

抛开词中悲伤的格调,却也是一首难得的好词。

“太子,你心中在想念何人吗?”

赵扩也是懂诗词之人,别说是赵扩,就连当年驰马纵横的赵匡胤都能写上两笔,别说受过系统教育的赵扩了。

“回父皇,儿臣是想念我大宋当年的强盛,想念太祖皇帝当年的英姿,即便如此,燕云十六州依然还没回到我汉人的手中。”

“明日就要祭拜先祖了,儿臣觉得还是差点儿什么,心里空落落的,就鬼使神差地写了这首词。”

好吧,反正写都写了,随便自己怎么解释,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自己是信了。

“好,不愧是朕的儿子。江山美人,江山就是最好的美人,奈何江山不全啊。”

“不过,我儿英明神武,朕相信很快你就能一统寰宇,重现汉唐时汉人的风采!”

到底是亲爷儿俩,看来,赵扩也信了。

次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

满朝文武,身着盛装,在官家赵扩的率领下,向永昌陵祭拜。

低沉的号角声,三十六通追魂鼓,鸟鸟冲天的香烛,赵扩庄严地宣读着祭祀的文稿,自郭默以下,众臣都虔诚地跪拜在那里。

一篇洋洋洒洒的骈体文,郭默听得昏昏欲睡,老赵扩却读得煞有其事,最后居然潸然泪下,而又振臂高呼。

郭默还是不能完全理解这个时代人们的情感,如果不是有真情实感,那该有多深厚的演技啊?

“太祖皇帝在上,后世赵家子孙有赵昊者,文采飞扬、武功卓越、胸怀天下、气吞山河。”

“臣赵扩年已六十,精力不济,今愿将皇位传于太子赵昊,愿太祖保佑我大宋国泰民安、千秋万代——”

什么?

祭祖居然演变成了皇帝传位?

一众大臣都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