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权利,回到了曹操手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选择。
因为对于曹操而言,一百次当中,他绝对会九十九次肯定刘晔的建议。
他在乎名声?
呵呵。
真要是在乎,当初也就不会纵容麾下不断屠城了。
这里说的不仅仅只是徐州。
实际上来说,跟曹操后面屠城的事迹相比,徐州那一次真的算不了什么。
最起码,曹操打败袁绍之后在北方屠过的城池,其死伤人数就绝对是在徐州之上的。
这样的他,怎么可能会在乎名声呢?
可现在的问题,却并不仅仅只是名声那么简单。
“子扬有没有想过,如果我把这些人全部视作对手,那么陈郡、彭城、乃至汝南一带的百姓,将会怎么看我?”
大概是因为受过的伤太多了,曹操突然之间就想到了这一点。
“子扬大概已经忘了,襄城还有一个刘备。”
“更为关键的是,此人最善蛊惑人心……”
“换而言之,如果我敢把这些人都逼到对面,甚至把他们都给杀了,虽然确实可以给陈逢造成极大的麻烦,但……接下来的中原,恐怕就是黄巾遍地了吧?”
“或者说,就算人们不会再假借黄巾的名义,他们总也还有其他可以借用的名义。”
“如果在此之时,刘备恰好派出了一个能蛊惑人心的谋士……”
“子扬觉得会如何?”
不得不说。
曹操平日里虽然比较依靠麾下的谋士,但他本人的能力,其实也是极为出众的。
只不过,他面对的对手都太强了。
强到根本不怕他的计谋。
比如说袁绍,再比如说刘备,还比如说……
可以说,除了一个袁术之外,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被他的计谋所迷惑过。
因此之故,他就显得有些呆了。
可事实上呢?
曹操不仅不呆,甚至可以算是谋士当中的顶尖人物。
换句话来说,如果天下不乱的话,如果不是当初讨董扬名的话,如果不是……他现在或许还在何进的大将军府里出谋划策。
嗯。
这里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何进最起码得听他的话。
很显然,这是一个不能达到的前提,于是乎事情就变成了今天这样。
但凡是当初何进多听听他的话,不听袁绍那个家伙的,不仅那些太监们会死,董卓能不能进京,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不。
不是未知数。
是一定不能进京。
甚至可以说。
当初何进但凡是听了他的劝告,找几个狱卒进宫,以其自身的威望而言,董卓说不定就会成为汉室忠臣了。
大将军的威望,那是真的难以形容的。
这一点,只看当初袁绍的选择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