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歪着头,眼神疑惑。“你说的是哪一篇?”
“第一篇。”
孔融恍然,“哦”了一声,抚须颌首。
许靖的第一篇文章有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度田只是解决兼并问题的手段之一,而非必然。
许靖的本意并不是支持度田,但他含糊的态度依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对,觉得他不够坚决,首鼠两端。还有人写文章和他辩论。如果不是许靖掌握着审稿的权力,只怕他自己就要被骂死了。
可是现在想想, 或许许靖的应对才是合理的。
兼并问题必须解决,如果能找到更好的办法,也就没必根度田了。
荀谌很自然地想到了石韬。
以许靖的那篇文章为引,荀谌转述了石韬的观点。朝廷想度田的根本原因是要解决吃饭问题,不想再出现流民。度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不度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朝廷并没有坚持度田的动机。
事实上,河东就没有度田,占据着超额土地的大族并没有受到什么冲击。
虽然天子对此很不满,但也只是不满而已,并没有强令荀彧度田。
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看作天子履行了诺言,给了荀彧足够的自由,让他去探索实现王道的办法。
当然,荀彧也因此承担了极大的压力。
如果能在农学上有所发现,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在不度田的前提下也能解决百姓的温饱,是否可以认为王道实现?
孔融、崔琰听完,大感兴趣,追问了一些详细情况。
荀谌见过石韬之后,对农学就不太感兴趣,所以也没加以宣扬。孔融、崔琰也对石韬考农学堂不以为然,从来不屑于提及。此刻被逼无奈,病急乱投医,意外发现这竟然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至少有一定的可行性。
唯一的问题是,农学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
崔琰抚着胡须,思索片刻。“可以申请试行,首先表明一下态度嘛。”
孔融也说道:“没错,就当是缓兵之计,也是好的。友若,颍川人杰地灵,文若又在河东推行新政,不如就由你来写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