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谌心情很复杂。
天子不想现在就谈,给了他一个缓冲的机会,这当然是好事。
可是天子语气中的调侃之意如此明显,邺城内的汝颍人也有意无意地被归为俘虏一类,显然没把他放在眼里,也不打算给荀彧面子。
这可怎么办?
荀谌在一旁发呆,荀彧却和刘协说起了今天河东的收成。
他原本有些担心。今年春夏之际雨水少,影响了麦苗生长,今年的收成比去年低了一些。
刘协很惊讶。
虽说河东的粮食还没有运到,但相关的文书他已经收到了。河东缴纳的粮赋并不比去年少,甚至还多了一些。
尤其是钱,比去年多了近两成。
“陛下,这有两个原因。”荀彧解释道:“一是百姓感激陛下之情,希望能助陛下一臂之力,还是按去年的数额缴纳。二是今年麦子收成虽不好,蚕桑却大获丰收,仅桑椹就收了近十万石,能代替不少粮食。如今户户有桑,妇人在织坊做工,收成不亚于种地,各种税自然也多。”
说到这些,荀彧心情大好。“也正因为种桑养蚕有利可图,河东大族也明白了陛下的深谋远虑。不少人主动度田,交出了多占的土地,补足往年的租赋。如今河东钱粮充足,百姓安居乐业,皆是陛下所赐。”
刘协命人取出河东郡的文书,又认真看了一遍。
说心里话,他多少是有些失望的。
荀彧的能力没话说,但他的立场还是有问题。这么多年了,河东那些大族还占着多余的土地不放。如今被利益所诱,有些人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主动向朝廷示好,交出了多占的土地,荀彧就大感满意,甚至到他面前来表功了。
实际上,这么做的人很少,更多的人依然占着土地,还想兼得蚕桑的利益。
“作为首善,府尹任重而道远啊。”刘协放下了文书。“这次来得也好,在魏郡走走,取长补短吧。”
说着,他取出杨俊编撰的《魏郡度田记》,推到荀彧面前,轻轻拍了拍。
侃侃而谈的荀彧有些尴尬,讪讪地闭上了嘴巴,接过厚厚的文书,躬身领命。
“唯。”
荀谌看在眼里,更是心中一紧。
天子对荀彧在河东的治绩并不满意,甚至不屑于隐藏,直接摆在了脸上,还让他和魏郡比一比。
魏郡刚刚收复半年,政绩就算好,又能好到哪儿去?
不知是哪个酷吏,为了讨好天子,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