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陵却又说道:“不过, 俊哥儿, 你也知道你自己的弱点的, 年前这些日子你该补的书本一定要及时补上。”
“老师, 我明白的。”邵俊表情严肃的点了点头。
秀才之前, 只要会背书就大概率不出问题。
但,到了举人乃至进士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因为从举人开始,学子们就要学习策论这种可怕的东西了。
古代科举中的策论, 指的是部分涉及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吏治等方面的问题,命题形式和现代语文考试中的论述题或命题作文相似,当然,也有一定的差别。
好的策论需要针砭时弊、观点明确、言辞犀利。
所以,策论这东西也十分考验一个人的学问和见识,毕竟策论需要涉及到的面很广,这对于之前十几年一直待在东溪村川西县城的邵俊来说,需要补的东西太多了。
即便是这样,邵俊现在也不过是补个基础,等年后,董陵还是要带他出去游历,好增长见闻,以便邵俊写出更好的策论。
董陵指点了邵俊一会儿,布置了作业,今天的课程才告一段落。
邵俊本来想走,但是他临走前想起一件事,不由得犹豫了下。
董陵端着茶盏,疑惑道:“俊哥儿,有事儿想问我?”
“嗯。”邵俊用力点点头。
既然老师喊住自己了,就直接问吧。
“老师,我之前听说了一件事,”邵俊小心的问道:“听说府学的黄训导看中广益兄长了,想要收广益兄长做学生,是不是真的啊?”
他说这话的时候,满是希冀。
黄训导就是之前看中季杉,推荐他去府学旁听一个月的那位训导。
为人敦厚中正,又博学广闻,当日在文会就对季杉很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