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页

只要是妈妈骂过的、说过的,他全都记在心里不会犯第二次错误。

可是“如果没有你”这样的话,还是让陶遥开始自我怀疑,也许他确实不应该存在,因为……

妈妈看起来真的太痛苦就了。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孩子在年少时都产生过自杀的想法,曾经体弱多病的时候,陶遥不曾产生这样的想法,但是在爸爸离开的那些年里,他却产生过不止一次。

从妈妈开始一遍又一遍的说出“如果没有你”的话,并且不论陶遥做什么,好像都无法减轻妈妈的痛苦,不论自己做什么都是不对的、不断被否定的时候开始。

他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他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任何价值,他只会令自己的妈妈感到痛苦,而且他也做不好任何事情。

那些年中,陶遥得到最多的就是“否定”,却又因为担心妈妈看见自己死掉会彻底崩溃,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

妈妈的崩溃一直持续到再婚。

在陶遥十二岁的时候,他的妈妈再婚了。

对于一个带着十二岁孩子的寡妇来说,很难找到一个条件多好的男人。

有着稳定工作,经济收入不错,只是离过婚,但没有孩子的男人。这样的条件,对“受尽苦难”的陶遥妈妈来说已经不错了。

要知道现在有很多四十多岁,已婚离异带一娃,还没车没房没收入的男人们,想要找新对象的时候,都挑着年轻未婚没生过孩子,最好收入家庭都不错,长相漂亮能拿得出手的女人找。

当然,这也就是社会现象中的一部分,不能一概而论。

再婚后的陶遥妈妈那种浓厚的焦虑感终于所有减弱,生活也有了主心骨。

陶遥的新爸爸虽然长相普通,但其他方面看着真的很不错,妈妈又重新变回了曾经那个美丽善良的女人,有些粗糙的面容再次变得细嫩起来。她好像一下子就年轻了十岁,脸上时常挂着笑容。

妈妈的改变真的让陶遥放松了许多,那种轻生的念头也很少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