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出月子了再吃。”
他抬头看向王氏,道:“朕与贵妃有话要说。”
王氏看了眼苏漾后,低头退下。
“你生了个女儿。”
康熙带着微微喜意的嗓音,听上去心情极是愉悦。
“朕之前想了想,这名字还是由你定下,免得将来咱们的宝贝女儿闹朕。”
苏漾躺在软枕上,微抬着头笑他,“之前你可就想了一个名哎,若不是妾身提醒您,怕到时候张大了确实要闹一闹的,说腻这个做阿玛的偏心。”
“娇仪、明萱、婧诗。”
梁九功端着托盘进来,上面是红笔黑字,一瞧就是出自皇帝笔迹。
一串长长的名单上,写着各种好听寓意不错的名字。
苏漾看了看,最终还是定下了那个开头的感觉还不错的名。
娇仪。
她拿着御笔,在这名上勾了一笔。
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苏漾执着笔,问他:
“你当初说不喜欢孩子?”
康熙:“……”
这时候就要看他在朝臣面前,底下吵成一片,他在上面巍然不动的状态。
他从容又镇定道:
“旁人好与不好,都不如你重要。”
手捧明珠,自不必让她蒙尘。
康熙一句就把这生死悬关给打了回去。
苏漾抿了抿唇,放下御笔,道:“那妾身可得跟您约法三章。”
康熙大方道:“你说,能办到的,朕自然不会为自己女儿吝啬。”
“妾身要小娇仪,从小跟着哥哥们读书,不是什么女戒三从四德,而是能让她长得见识的书;要跟着哥哥们骑马射箭、舞刀弄棒。当然一切的前提是,如果她对这些自然感兴趣的话,皇上您不能反对。”
大清朝,格格们和阿哥读的书,自然是不同的。
皇子们《资治通鉴》《大学》《中庸》,格格就学着琴棋书画,能认字是极好的,但没有再这方面有过多要求。
她知道,后期一些格格们,会抚蒙,嫁去蒙古,去那苦寒之处。
在一切还是个未知数前,她需要早做准备。
康熙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相反,他颇觉意外的,说:“你要跟朕,约法三章的是因为女儿的事。”
“不然呢?”
康熙安静片刻,问:“在你生活的地方,女孩子也是能和男子一般,读书认字,且习得与男子相同的东西?”
这个问题大大超乎苏漾的考虑。
她以为皇帝会忍不住反对,毕竟以前,在满清入关后,她想要的这些要求,都是格格们很少去做去学的。
虽说是满清入关,排斥汉臣,但在汉文化下,似乎两种文化彼此有一种微妙的融合。
比如以前崇尚的是,女子骑马射箭样样不输男儿,后来在汉文化的熏陶下,多数都养在闺阁里,学琴棋书画。
“倒也不是这样说。”苏漾想了想,微妙道,“对于妾身而言,男女没有任何不同,只是想将来小娇仪,不必像她额娘一样……受旁人嗤笑,说大字不识一个。”
……
这话头颇带回旋镖,一下就扎中了皇帝。
想当初,康熙刚接触苏漾时,教她认小纂,就觉得她大字不识一个,没想到过了这么久,她还想着,心里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