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没想到甄应嘉这般无耻。
借钱不还,竟然还红口白牙的诬告他。
无耻,太无耻了。
“政有证据。”说完就对忠顺二人拱手,转身大步的去了书房。
从旧年往来的书信里找到当初甄应嘉借银子的那封手书,贾政又在书房看了一遍那信,这才卷着信回了正堂。
将信恭恭敬敬的递上,又当着忠顺二人的面表了一回情。
忠顺接过信,飞快的看了一眼后,见信上所说确实是借银之事,再看那信纸和信封也不是新的。轻点了两下头,便又转手将信递给了宗正。
宗正看过,心里暗骂了一声这都叫什么事,然后又以要拿这封信去对一回笔迹和印章,便与忠顺告辞出去了。
等二人离开,贾政越想越觉得气愤,便按着旧日习惯去荣庆堂找妈妈了。
贾母也是头几日贾政派人南下时才听说贾政借了甄家五万两,这回又听说甄家矢口否认,还倒打一耙,也是气的不行。
当即将她那二儿子没骂出来的国粹骂了一个来回,之后又唤了王夫人和凤姐儿,告诉他们以后贾家再也不跟甄家往来了。
不说甄家那边,就是荣国府这边也将事情想的复杂了。
以他们自负的心态,是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有人专门骗他们的银子。所以潜意识的以为就是甄家出尔反尔,更有甚者就是甄家提前设套既想骗他们的银子,还想倒打一耙,踩着荣国府往上爬。
然而这件事情正在荣国府发酵的时候,贾赦那里也知道了消息,于是他让人去叫贾琏过来,想要让他拿着当初‘甄应嘉’给他的信,去忠顺王府。
你家大老爷还有六万两被那厮借走了呢。
然而相较于上上下下的宅男宅女,荣国府也就只有贾琏一个人府里府外的跑,贾赦找贾琏的时候,贾琏洽巧不在府里。
等晚膳前贾琏回来了,听说了这事后也只能改天一早再去忠顺王府那边说明情况和自家的损失了。
不想转天这件事情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因为被宗正和忠顺亲王拿走较对笔迹和印章的信有了新的线索。
那信上的印章乍看之下跟存档的印章几乎一致,可仔细一对比,却不难发现其中不同来。更重要的是那封信和其他甄应嘉的奏折,信件放在一块,一看就是仿的。
也就是说,有人仿了甄应嘉的笔迹千里迢迢的跑到京城对着荣国府的贾政实施了诈骗。
哎呦我去,不是一般的胆肥呀。
艺高人胆大,说的应该就是现在吧。
当然,也有出奇不备的侥幸。
不过不管怎么说吧,至少这件事情终于有了结果。
当今再次感慨了一回荣国府的人都蠢出了一本绣花图样了。花样百出不说,还时时翻新。
骂了一通蠢货后,又觉得自己因为这样的蠢货被太上皇训斥,整个人都暴躁了。
直接下了一道口谕,叫身边的传旨太监去荣国府替他将贾政狠狠的骂一通。